快捷导航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切换风格

默认红色 灰蓝 淡绿 青色 咖啡色 蓝色 黄色 紫色 淡黄

舒城兰花

徽州茶人 发表于 2011-9-26 20:59:50 | 显示全部
     舒城兰花茶产于舒城境内,为历史名茶,创制于明末清初,属于烘青绿茶类。   
    【名称的由来】   
    一说清朝年间,舒城白桑园有一名叫兰花的姑娘,心灵手巧,炒出的茶叶香味突出,芽叶相连于枝上,形似兰花,山东茶商十分喜爱,随出高价包收,于是兰花姑娘拼命地日夜兼制,不幸劳累过度而亡,乡亲们为纪念她即将此茶取名兰花茶。
    一说清朝末年,舒城磨子园黄家湾茶农沈兴余,制茶技术精湛考究,所制茶叶具有浓郁的兰花香,深得桐城茶行老板郑国英赞赏,称其茶形若大麦苞,香如兰草花,兰花茶就因此而传开。由此看来,兰花茶的名称主要是由其“外形芽叶相连似整朵兰花,内质具有幽雅的兰花香”的品质特征而得。
    【产地】
    舒城兰花茶产于安徽省舒城、通城、庐江、巢县、六安、霍山、桐城、无为、岳西等地。清代以前,舒城就有兰花茶生产。清光绪年间,舒城晓天和山七里河为兰花茶主要产区。兰花茶生产地区较广,县内著名的茶山有十多处,如晓天的白桑园、琵琶田,寒山,独山,汤池磨子园、龙眠山,庐镇黄土关、香炉山,南港的小麦岭、古吉寨,舒茶镇天子寨、滴水岩,山七色树,五显石关,棠树云雾山等,但以舒城产量最多,品质最好。以舒城晓天白桑园、磨子园兰花茶最为著名,为兰花茶之上品。小麦岭、古吉寨、天子寨、滴水岩兰花茶也很有名气。舒城、庐江交界处的沟二口、果树一带所产兰花茶也久负盛名。桐城龙眠山所产称桐城小(兰)花,品质优异,独树一帜。然其采制技术和品质特点,则大同小异。   
    以前兰花茶有两种,通常依采制要求不同,分大兰花和小兰花。舒城的晓天、山七里河、梅河、毛竹园等地,主产大兰花,舒城南港、沟二口、摘水岩、天子寨和毗邻的庐江县的汤池、二古尖、桐城县的大关等地,主产小兰花。据《桐城风物记》有“龙眠山孙氏椒园茶”记载,孙氏即孙鲁山,明朝人,相传他家的椒园中种有茶树,制出的茶“碧绿清汤,形似兰花,开汤后有雾像一柱香火升腾,并有兰花馨香”,被封为贡品,这就是后来的桐城小花。本世纪50年代后因改制“舒炒青”,兰花茶产量减少,且都为小兰花。大兰花现已不再生产了。
    【茶区环境】
    舒城一带地处大别山支脉,属大别山腹地,舒城西南绵延百余公里群山起伏,海拔多在400~800米之间。茶园处于高山密林、芳草山花之中,层峦苍翠,叠嶂连云。这里青山环抱,林木葱茏,土壤属山地乌沙土,肥沃疏松,通气透水性好。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昼夜温差大,漫射光较多,无污染,终年云雾缭绕,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促成了茶树新稍氨基酸、咖啡碱等某些香气、滋味物质的形成和积累。茶树常年在云烟飘渺、雾露笼罩下生长,加之茶农习惯于给茶园施饼肥、土杂肥,加上精细培育管理,故而根深枝繁,芽叶肥壮。采制兰花茶正是漫山兰草竟相吐蕊飘香时节,也有茶农栽植兰花于茶园或庄前宅后,或取兰枝置于室内插养,茶叶吸附花香独具风韵。
    【茶史追溯】
    舒城古属舒、庐二州,早在唐宋时代产茶既有盛名,并被列为贡品。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土贡中列有茶的共有17州,有…庐州”;《建炎杂记》载:“庐州,有舒城王同茶场”;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舒城县志》载:“茶,出晓天主簿园、毛坦厂”;《宋史·食货志》、《梦溪笔谈》等都记有舒州茶叶。   
    兰花茶的生产源于何时,尚未查到明确的史料记载。但据有关史料的推测和当地的传说,早在清代以前,当地就有兰花茶生产。清光绪年间,舒城晓天和山七里河为兰花茶主要产区。
    关于“舒城小兰花茶”的起源,我国著名茶学专家陈椽教授著《安徽茶经》载:“传说在清朝以前,当地士、绅阶层极为讲究兰花茶生产”,由他主编的《中国名茶研究选集》和《制茶学》中阐明,舒城小兰花茶与碧螺春、太平猴魁、涌溪火青、六安瓜片、铁观音等名茶同在清朝创制。据此,兰花茶迄今至少已有二百多年历史。
    【舒城兰花的传说】
    传说,很久以前,大别山区的齐云山脚下有一座大庄园,园主叫李占山。李占山想强占使女兰花,兰花宁死不从,在姐妹们的帮助下逃了出来,翻山越岭,来到蝙蝠洞旁。蝙蝠洞外的绝壁石缝中长着一棵茶树,常年有蝙蝠粪为肥,长得格外枝繁叶茂,清明时节就抽出了新芽。小兰花摘下嫩芽叶,带到山下一个孤老太太家里,借锅子炒干后拎到街上去卖。一个穷汉看见茶好,给了兰花五百钱买下茶叶,来到茶馆,将茶泡了来喝后,觉得果然是好茶,茶客们都纷纷要买,穷汉把茶叶分给了大家。
    消息传出,有人说,齐云山的蝙蝠仙姑显灵了,卖茶姑娘就是蝙蝠仙姑。李占山得知这个消息后,派家丁四出探察。过了几天,兰花又炒了一袋茶上街去卖,不料被李占山的管家看见,报告李占山说卖茶人就是兰花。蝙蝠洞的茶树终于被发现了,兰花姑娘也被家丁推下了悬崖。结果茶树被李占山霸占,采下茶叶炒制后献给县官,县官献给知府,知府敬献皇上,皇上品茶后,龙颜大悦,御笔亲书“齐山云雾”四字。李占山献茶有功,封为齐云山七品制茶监官。可是第二年春,那棵茶树枯死了,李占山无茶进贡,只得以假冒真,结果犯了欺君之罪,被杀了头。后来在兰花坠岩的石缝中,长出了一片茶林,当地百姓采下茶叶,精制加工后品质依然如故,大家为纪念兰花姑娘,便将此名茶取名兰花茶。
    【制作工艺】
    舒城兰花茶采摘从谷雨前后开园,谷雨前最胜,立夏后最差。依其采摘时期、鲜叶嫩度和制法不同,分为大兰花和小兰花。一般立夏前产的兰花茶由于芽叶小,一般是一芽二、三叶初展制小兰花茶。而进入立夏以后,由于芽叶张的速度比较快,芽叶形状就会偏大,一般是以一芽三、四叶制大兰花茶。采回的鲜叶晾干表面水后,及时付制,力求现采现制。
    手工制兰花茶制作工艺分杀青、烘焙两道工序。杀青由生锅、熟锅相连,熟锅炒揉做形。烘焙分初烘、复烘、足烘。 
  杀青:是炒制兰花茶的关键工序。杀青用斜锅,二口或三口一组,砌成一灶。分生锅和熟锅两段作业。炒茶是用径粗5~15厘米的特制竹丝把。把子分大、中、小几种,大帚竹丝较粗硬,小帚竹丝较细软,竹丝和把柄各长尺余,径粗三、五寸,依鲜叶老嫩大小不同而选用。杀青温度,第一口锅底见微红,以手背离锅底10厘米处感觉熏手(锅温在120℃左右),其余锅温依次下降。鲜叶下锅听到刺刺声为宜,爆裂声则会形成焦边爆点;投叶量:一般每锅投叶30~50克左右,投叶过多则色泽灰褐不翠;鲜叶下锅后,用竹丝帚回旋翻炒,手持竹把按顺时针方向有节奏地向锅左上部抛炒,抖散水汽,动作先慢后快。待叶质柔软,叶色暗绿时,可带把做型,即改用“紧把”,将叶子旋入竹丝之间,起揉条作用。“紧把”和“松把”结合,叶子在竹丝帚内吞吐,即“紧把”揉、“松把”透。两种炒法巧妙结合起来,使叶子既搓卷成条,又保持翠绿色泽,香味鲜爽。听到锅内发出沙沙声,略感刺手,茶香明显时出锅摊晾;
    杀青用三口锅,要求“一锅炒瘪、二锅炒熟、三锅炒细成条”。杀青若分二口锅,则要求第一锅炒的时间适当延长,以保证进度一致,作业协调。杀青适度后,出锅上烘。”
    烘焙:以红炭为热源,初烘温度高,投叶量少,足烘温度低,而投叶量多。初烘温度约 110~120℃,投叶500~750克,边烘边翻,轻翻勤翻,须一两分钟翻动一次,动作要轻,以保持芽叶完整,防止断芽碎枝。初烘到七八成干后下烘,摊放三、四小时,拣去黄片、老叶杂质。复烘(俗称拉毛火)温度约90℃,投叶1千克,烘至足干。竖日进行足烘(俗称撞火)提香,烘至茶香显露,梗折即断,含水量5~6%为适度,待稍冷后,即可装桶密封储藏。   
    【品质特点】
    兰花茶的品质特点是,条索细卷呈弯勾状,芽叶成朵,外形芽叶相连似兰花,色泽翠绿匀润,毫峰显露,内质香气成兰花香型,香气馥郁持久,滋味浓醇回甘,汤色嫩绿明净,泛浅金黄色光泽,叶底匀整,呈嫩黄绿色,梗嫩芽壮,叶质厚实,冲泡时形似兰花绽开。枝枝直立杯中,有特有的兰花清香,俗称“热气上冒一支香”。

评论列表 ( 评论13 ) 显示全部 倒序浏览

  • 叮叮

    2011-10-3 07:26:01
    鉴定完毕.!  
  • sunvan

    2011-10-4 12:29:21
    越办越好~~~~~~~~~`  
  • 汽车专家

    2011-10-21 17:07:22
    不错啊! 一个字牛啊!  
  • 寒叶

    2011-10-21 20:42:25
    小生对楼主之仰慕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海枯石烂,天崩地裂,永不变心.  
  • 车晶晶

    2011-10-21 20:42:25
    一个个全都骑到老大头上来了...  
  • 徽州茶人

    楼主| 2011-10-23 22:04:10
    wen 发表于 2011-10-13 22:47
    楼主也是培训师吗

    不是,是茶艺师,评茶员和制茶师
  • zgwxz

    2011-10-29 11:20:21
    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 12下一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首页

    论坛

    导读

    我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