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切换风格

默认红色 灰蓝 淡绿 青色 咖啡色 蓝色 黄色 紫色 淡黄

每天背1.5万斤青石上山 12头骡来杭打短工美化西湖

茶叶生意人 发表于 2011-11-7 17:45:18 | 显示全部

    杭州龙井路上,一群“壮劳力”每位每天背负1.5万斤青石上山——只为了建设中国茶叶博物馆三期(龙井山园)工程。
    “我为你翻山越岭,却无心看风景”,这句歌词仿佛是为这群特殊的“壮劳力”度身定做。它们,就是大名鼎鼎的西湖骡帮。
    昨天(6日),3名“壮劳力”从桐庐乘车来到龙井路,久居城市的游客看到骡队有些兴奋,纷纷抢着合影。
    柴油车开进工地,雷师傅小心地将车辆倒好,贴牢一堆黄沙:“黄沙就是骡子们的楼梯,这叫软着陆。”骡子们身高约140厘米,毛色浅灰,耳朵尖尖,尾巴长长,悠闲地从车厢迈步到沙堆顶端,再慢慢走下“沙山”。
    “一共来了12头,它们是最后一批,”上虞人小沈带着这批骡队来到龙井路打短工,为茶博三期工程建设出力。他告诉记者,“背青石,每头每天拉30趟,每趟四五百斤吧。”一头骡子每天的工作量能顶五六个人。
    “新鲜血液”加入,小沈给已经干了一上午活的几头骡子卸下支架,让它们休息。一下子轻松了,有两三头骡子开心得立马来了个“骡打滚”。小沈说,“这是它们自我放松、消除疲劳的方式。骡子是不睡觉的,一直站着,实在累了,打个滚就有精神了。”
    新来的3头骡子背上支架,开始进入角色。两个大男人勉强抬起一块两三百斤重的青石板,放到金属支架里,等另一块也上背了,小沈麻利地用绳子把石块固定好,“走咯——”一声喊,骡子们便上路了。上山下山来回一趟,要花上20多分钟。
    城里人常常“指骡为马”,因为骡子是马与驴杂交的品种,没有生殖能力,可是性情温和,力气又大,因此成了很多山地建筑的建设者。
    “一头骡子一天的工钱是150元。”工作人员老王说,这些骡子虽然干活出大力,但也有坏毛病:既贪吃又爱随地大小便。
    为了防止骡子啃山上的花花草草,施工人员预先把“壮劳力”喂得饱饱的,1头骡子每天要吃三四十斤饲料,稻谷、麦麸、玉米都喜欢吃;平时骡子拉屎,施工人员需要随时捡拾,到傍晚收工时还要再清理一下。“晚上还得给它们搭篷,不然它们跟长颈鹿一样,会把树叶当美食。”
  延伸阅读
    它们,2002年就来杭州了
    从2002年西湖综保工程开始,西湖景区每年都能看到骡队的身影,从葛岭山上运黄沙石子,到玉皇山、城隍山上运石料……因为大型机械上不了山,大部分承重的建筑材料和石料,都是靠骡队驮上山去的。
    记者不完全统计了这些年来骡队在西湖景区的打“短工”记录。
    2002年,黄龙洞山体整修游步道,后山驻扎了骡队。
    2004年,宝石山改造,百头骡子卖力。
    2006年,城隍山修石阶,又见骡帮。
    2008年,玉皇山修补游步道,仰仗来自宁波奉化的8头骡子。
    2009年,北高峰整修山道。
    2010年,宝石山、玉皇山加固山体、修挡土墙,都少不了它们。(钱江晚报 夏庆 杨晓政 林云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评论列表 ( 评论2 ) 显示全部 倒序浏览

  • aDEiBilK

    2011-11-11 00:24:17
    楼上的稍等啦  
  • aDEiBilK

    2011-11-11 00:24:17
    我帮你 喝喝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首页

    论坛

    导读

    我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