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切换风格

默认红色 灰蓝 淡绿 青色 咖啡色 蓝色 黄色 紫色 淡黄

山中白茶方吐翠 十万大军入安吉

茶叶网 发表于 2012-4-9 18:35:11 | 显示全部
大巴车一辆接着一辆,在安吉的山区公路上呼啸而过,一排排停在小镇溪龙的空地上。扛着大包小包的中年妇女们,争先恐后地挤下车来,整理行李、兴奋交谈、四处打量……宁静的山乡顿时变成了另一幅熙熙攘攘的景象。
     4月2日,安吉白茶迎来了规模开采的日子。犹如候鸟,超过3万的采茶工,从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被一批批送来,将溪龙这个只有8000人口的小镇塞得满满的。而溪龙所属的白茶主产区安吉,外地采茶工人的数量,更是超过了10万之众。
     迎着这样的繁忙,我们爬上逶迤连绵、碧绿青翠的茶山,走进闷热喧闹的茶厂,穿梭在热闹拥挤的青叶市场,体验白茶采摘和炒茶工艺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十万大军上茶山”的雄壮背后,与杭州、长兴、江苏等多地茶叶同时采摘的安吉白茶,还面临着季节性短期招工难题……
上山采茶芽比叶长是精品
     4月的安吉,满山满陇的茶树,幼嫩芽叶色白如纸,形似玉兰。阳光照耀下,淡淡的茶香伴着泥土的清新扑鼻而来。跟着采茶工们一起钻进茶蓬,这片葱翠的世界里,到处散落着采茶工人的身影,或远或近,从山脚直到山顶。
     56岁的明光华已是第7年来溪龙采茶了。因为技术熟练,这位来自山东菏泽的农家妇女,每天能采摘三四斤优质鲜叶。“上好的白茶应该是一叶一芽,长度均匀在2.5厘米左右,芽要比叶长。采时要尽量自然撇下嫩芽,而不能用指甲去掐,以免在茶叶断口处留下难看的黑斑。”照着明光华的指点,我们很快掌握了采茶要领,手中的茶叶也越来越多,不过,比起老师傅们“凤点头”一般的速度,却还有不少差距。   
     “一亩茶树,能产20斤左右鲜叶。”溪龙茗旺茶场的老板娘张爱珍介绍,与龙井等其他品种绿茶不同,安吉白茶的头茶,虽然也是最嫩的时候,但并不一定卖得最贵。“嫩芽抽出来后,再长几天,就会渐渐变成玉白色。”张爱珍说虽然这时的芽叶长粗了些,但色泽却是最好的时候。
炒茶工艺各有“独家秘方”
     鲜叶采下后,如何制作,也大有讲究。2日晚上,溪龙乡黄杜村恒盛白茶有限公司炒茶工作间内,灯火通明。总经理陈锁带着我们过了一把炒茶瘾。“白茶炒制工序基本上和其他绿茶一样。”陈锁介绍,制作白茶需要经历鲜叶摊青、杀青理条、初烘、摊凉回潮、复烘等多道工序。我们最初的体验,就从摊青开始。
      “摊青的速度要快,以免茶叶堆在一起过热而变焦。”看着工人们十分熟练地把鲜叶快速摊到一个个竹筛里,再堆到架子上保持通风。我们也上前去试着摊了一席。看着竹筛里厚薄不一的茶叶,陈锁赶紧上前帮着摊匀。“别看这道工序没什么技术含量,但你要摊得又快又匀,没几年功夫下不来。”
     摊青过后便是杀青。“我们的标准是等鲜叶的失水率达到了60%以上再杀青。”经验丰富的陈锁一眼就能出茶叶失水的程度,再通过机器一次性完成杀青和理条的工序。最后,成型的茶叶被送到烘培机里进行统一烘培,片刻之后,鲜爽馥郁,口味甘醇的安吉白茶就正式出炉了。
     “根据茶叶香气、颜色的不同需要,可以对烘培机进行温度调节。”陈锁说,在这一环节上,每一家茶场都有自己独到的工艺。“大山坞茶场的白茶注重香与品感;杨家山茶场的白茶则以色与品相取胜;而我们两种茶叶都会出一些。”
     “这几天的茶叶,最贵的普遍要卖到8000元一斤。”溪龙乡政府工作人员董春亮介绍,尽管价格比去年涨了,但当地大山坞白茶、溪龙仙子等众多白茶品牌却依然供不应求。“我们第一批头茶一般只能供应一些老客户。”大山坞白茶营销总监盛勇亮称,公司没有设立一个营销点,客户会主动上门来订购。
跨省招人十万茶工年龄老化
     茶叶越卖越好。但像明光华这样稳定熟练的采茶工却一年比一年难找。“村里的年轻人都不愿意来,来的都是像我这样没有固定工作的妇女。”58岁的采茶工金凤梅来自江苏滨海县,和她一起来采茶的上百个乡亲,几乎都是50岁以上的年纪。坐七八个小时的汽车,一天六七十块钱的收入,每天太阳底下暴晒,住搭在茶山附近的简易工棚,都成了年轻人望而却步的缘由。
     采茶大军中,19岁的安徽姑娘刘燕红算得上采茶工中最年轻的。跟着村里长辈来到安吉后,冒着日头只采了半天茶,就熬不住了。“白天采茶太阳太毒了,晚上还要几十人挤大通铺,实在受不了,不如回老家找份稳定的工作。”当天晚上,刘燕红打包了铺盖,搭上了回程的大巴离开了安吉。
     “等现在采茶的这批人年纪大了,估计没人再来采茶了。”茶老板薛勇担忧地说。经营着500亩白茶山的薛勇,已经几天没有睡觉了。这是他一年当中最忙碌的时节。“这几天,不仅要安置1000多名采茶工,也在为烘炒即将采下来的第一批青叶做准备。”四处奔忙时,来自全国各地的采购电话一直响个不停。
     替薛勇采茶的工人大部分来自安徽。“人通过包工头招的,因为我开得价格较高,人招得还算顺利。”他说,采茶工基本上来自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来去都是大巴车接送,包吃包住。”
     薛勇口中的“包工头”就是替茶农们招采茶工的中介,大多是采茶工们的同乡。每年白茶开采之前,他们会和茶农取得联系,然后招收一定数量的工人,在采茶期间统一安排来安吉。
     并不是每一个茶农都如薛勇一般,顺利招齐了工人。“我只要招100个人,但茶叶已经开采两天了,人还没齐,要损失不少收入。”茶农盛成玉无可奈何地说,中介们更愿意与招几千工人的大茶企合作。
     董春亮介绍,从2006年开始,随着安吉白茶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茶企就开始跨省大批量招人,招工难问题一直伴随至今。而且,每逢安吉采摘白茶时,也是杭州、江苏、长兴等多地茶叶采摘之际。如何在采茶工抢手、茶期不等人,季节性短期招工难等情况下,迅速招收到采茶工人,的确是个难题。
谋划未来拓展更多茶产业
     为了让采茶“候鸟”每年如期回归,安吉茶商使出了浑身解数。一些茶老板在提高采茶工人的工资外,还积极改善食宿条件,帮工人们购买安全保险等,以优厚的条件留住原先的采茶工。在中国安吉白茶第一村的溪龙黄杜,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还组织小超市送货上山,组织村卫生室的医务人员上山。为了丰富采茶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有的茶场还举办一些精彩的文艺节目。“不仅是增加收入,还要让他们过得愉快,才能留住人心。”安吉白茶协会负责人说。
     “这只是白茶产业所面临的一个问题。”在茶商们还紧盯着白茶所带来的效益时,溪龙乡党委书记孙莉则将眼光放到了更远。
     “安吉白茶每年给全县带来的经济产值超过10亿元,白茶收入占农民收入的15%左右,富裕了一方百姓。不过像溪龙这样靠茶为生的地方,如何改变茶期结束后人去巷空的尴尬,更值得我们思考。”孙莉说,白茶采摘季节性很强,作为白茶主产区,4月份的溪龙乡异常热闹,人山人海,车来车往。但平时,这个位于安吉东北部的偏远山乡,几乎没有外人进来。
     “如果利用白茶延伸出更多产业,就能为溪龙吸引更多人气,创造更多价值。”跃跃欲试的溪龙人将目光盯在了发展休闲文化产业上。去年,乡镇府投资一千多万元与影视公司合作,打造了一个小型影视基地。轰动一时的电视剧《如意》就是在那里拍摄的。
     “但影视拍摄地仍然过于单一,我们想打造一个美丽乡村和白茶文化相结合的休闲胜地,吸引游客观光旅游。”目前,当地政府正在积极寻求有意向有实力的合作对象,共同开发打造白茶映衬下的美丽山乡。(《杭州日报》 陈炜 杨君左)

评论列表 ( 评论2 ) 显示全部 倒序浏览

  • mesyelLL

    2012-4-10 09:17:43
    佩服佩服啊.  
  • 桧购扑凯沈

    2012-4-11 13:17:36
    谢谢分享了!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首页

    论坛

    导读

    我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