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切换风格

默认红色 灰蓝 淡绿 青色 咖啡色 蓝色 黄色 紫色 淡黄

大锅熬制膏法

绯村剑心 发表于 2011-10-10 16:31:37 | 显示全部
探讨古代普洱茶膏的时候,发现了"—个奇怪现象"。
“大锅熬膏法”虽然为云南独创,吕至也作为贡品进京过,也曾经是清代雍正皇帝钦点的贡品。但令人奇目的是,它时间很短,就没有了下文。从清朝时期起始,普洱茶迎来了它第一次繁荣。我们知道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普洱茶作坊或者茶号,像福元目、同庆号、车顺号、宋聘号等等,却不知道哪一家行过生产普洱茶膏的记录。
   我们从云南众多的史料中,会偶尔发现一两句涉及普洱茶膏的评语,但简单得不能再简单。这就便我们经常处于种困惑:我们知道普洱茶自来云南,但却不知道是谁生产的。
   甚至有人提出:云南土司创造了这冲大锅熬膏法,并没有在云南普及,其真正的生产地被转移到了西藏。
   西藏自唐代开始就饮用云南的普洱茶,尽管那时不叫普洱茶,但这种茶晶凶源源不断流入西藏.加之普洱茶解油腻的功效.成为藏区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西藏到云南形成的多条“茶马古道”,就因普洱茶才有的。
   西藏区本身就有煮茶的习惯.他们饮用普洱茶,不像内陆地区的品茶,也没有茶道的技法,而是加入奶、盐、姜片等一起煮。是饮食中的一种佐料。也可称为“混台饮”。唯独对待普洱茶膏,则是采用的“纯饮”,即不添加任何其他的东西。甚至,也有这样种说法,西藏饮用普洱茶膏,尤其是在大的寺院及上层喇嘛中的普及,早于清朝宫廷。据此.也有人认为“人锅熬膏法”有可能就来自西藏。
   西藏自唐代开始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加上“茶马古道”的历久不衰,对普洱茶的理解相依赖远远胜于内陆地区。虽然他们自始至终不接受汉民族茶道的技法,基本采用“混台饮”的方式,们不排除他们本身也有“纯饮“普洱茶的需求。这就有可能使他们结合藏传医药的一些做法,创造了“人锅熬膏法”制作的普洱茶膏,专供寺院活忱级以上的人饮用。自清代起,层至行人认为比清代还旱,有可能是元朝,很多大的寺院都有自己的
“熬茶间”.
   其实,这一习惯一百保留到现在。我们至今在西藏一些大的寺院仍然可以看到这种“熬茶问”,只是它仍然还是那么隐蔽,轻易不向外界暴露.更不向游客开放。因为藏区寺院对活佛级以上人员的土活料理一直是高度保密的,或者说是秘而不宣的。他们始终保持着这样一 种传统.活佛乃至活佛级以上人物,其一半一动都是神圣的.包括他们的日常生活,更包活他们的饮食。
   我们目前还不能从史学的角度对这一观点加以认证。但有一点,是可以确认的,那就是“人锅熬膏法”制成的普洱荼膏,并没有在大南得到普及和应用.相反是在西藏或者更大的区域——藏区,成为专供活佛及活佛级以上人物的“纯饮”的茶品。除此之外,西藏地区“纯饮“的茶品没有第二个,它体现的用途,或者说价值,不仅是保健的需求,更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
   但是,这种神秘性,反而限制了它的传播.“大锅熬膏法”——无论是云南的创造,还是西藏的发明,在当时并不被大多数人所熟知。它的用途得窄,影响力也极弱。如果不是后来清朝宫廷创建的普洱茶膏声名鹊起.加之后人不知道有两种普洱茶膏,还误认为是一种东西,那么,它仍然会隐藏着一种神秘,不被人所知。

评论列表 ( 评论4 ) 显示全部 倒序浏览

  • 石油人

    2011-10-13 19:05:12
    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 juzou

    2011-10-14 10:11:59
    偶真幸运哦...  
  • 美孚1号

    2011-11-12 13:45:04
    楼主福如东海,万寿无疆!  
  • LONTON

    2011-11-12 13:45:04
    很有吸引力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首页

    论坛

    导读

    我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