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切换风格

默认红色 灰蓝 淡绿 青色 咖啡色 蓝色 黄色 紫色 淡黄

百年老茶树抽新芽 平兴“贡茶”谱写新篇章

开心小花 发表于 2017-4-27 10:32:47 | 显示全部

村民采茶

四川新闻网乐山3月30日讯(蒲晓君 文/图)3月29日,春日暖阳,鸟语花香,此时的乐山市中区平兴乡,正是一派万木吐翠的蓬勃春日景象。

当天上午,在市中区宣传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们来到了平兴乡胡村大石坎,探寻平兴“贡茶”和茶农背后的故事,一睹老茶树的风采。

村民采茶

百年老茶树清代时候就是“贡茶”

提起几百年前平兴乡大石坎的茶叶,年纪稍大一点的老农们,无人不知它曾是清朝时期的“贡茶”。而这些经历了百年沧桑的老茶树,至今仍在吐新芽产新茶,造福子孙。村里老农说,大石坎处有个小山包叫大地坎,由于茶树品种好,土色好,制作手艺好,清朝时就被用作“贡茶”,大石坎的茶叶也称为“川茶”。

刚刚采摘的鲜茶

经过半个小时的车程,来到了因茶而闻名的大石坎,只见这里的茶树正纷纷抽出新芽,几位村民正在茶叶地里采茶忙碌。

在大石坎,我们见到了传说中的百年老茶树。与改良茶树相比,老茶树略高一点,叶子颜色也更深一些,不过,相比之下,更能证明它们树龄的是,粗壮沧桑的根部,不禁让人想起它们经历过的风霜。此情此景,人们纷纷举起相机,定格老茶树的风姿。

探访老茶树

不过,老茶树最大的魅力还是在于它产的茶叶,据村民讲述,老茶树所产的茶,味道更加醇厚浓郁,历久弥香,即使多次冲泡,仍能让品茶者回味无穷。

据《华阳国志》载:“南安(今乐山)出名茶,凌云初春所采,不减江南。凌云茶似虎丘,味逼武夷”。说明当时的凌云茶就与江南四大名茶(即苏州虎丘茶、福建武夷茶、杭州天目茶、安徽六徽茶)齐名。乐山市中区农业局调研员吴清安(已退休)在区《政协文史资料》第14辑《乐山市中区生物资源浅谈》中这样表述:茶叶,主要品种有3个,包括四川小茶叶,是市中区地方良种,曾列为“贡品茶”。引进品种有福鼎大白茶,云南大叶茶,是市中区栽培的主要品种。“ 嘉州产名茶,色香满座惊”,早在汉代,南安(今乐山)凌云茶就名播海内,成为达官权贵、文人学士的几上珍品。“曾列为‘贡品茶’”指的应该就是大石坎的土茶。因为在市中区的茶叶发展史上,被列为“贡品茶”只有平兴乡大石坎的茶叶。

喜悦的采茶人

平兴乡自然环境优越,气候温暖湿润,平均海拔430米,年平均气温17.3 ℃,≥10℃,积温5591℃,日照时数1178小时,无霜期338天,降雨量1386毫米。平坝区大部分土壤是灰棕色,坡地是红棕紫泥,砂壤或轻壤,微酸性,适宜多种作物生长。

据平兴乡胡村5组村民张文宣讲述,现胡村茶农主要种植有改良品种131、福选9号和老茶树三个品种,其中具有百年历史的“老茶树”有近千株,每季能产干茶叶100斤以上。 胡村的茶农们打算在今年下半年对老茶树进行迁查,拓展老树茶种植面积,大力发展茶叶经济,创收致富。

炒茶

手工制茶一丝不苟传承“贡茶”风味

探访了老茶树,在胡村5组一户村民家中,零距离观摩“贡茶”制作技艺。

村民说,清明前后正是采茶的季节,以前的“贡茶”清明时节采摘并制作好,送往宫中,所以,“贡茶”也称“清明茶”。老农胡开顺说,制茶时火候是关键,一般一锅茶叶需要炒制一个小时。

茶叶成型

记者们围拢在炒茶的灶台前,饶有兴致地观看着制茶师傅们的一举一动。两位老农不断往灶里送柴火,把握着火候,制茶师傅们双手在锅里有节奏地翻动,抓、撒、抄、压......现场为大家展示了他们娴熟的制作“贡茶”的技艺。

制作茶叶要经历采摘-摊放-杀青-揉捻-排气-炕茶-成型等多道工序,部分步骤交替穿插进行。嫩小翠绿的鲜叶,在锅里跳动,发出细小而清脆的声音,整个制茶工序延续了1个多小时。茶叶成型之后,制茶师傅们将茶叶倒进大簸箕里,进行筛选、冷却,这时茶香四溢,令人垂涎。

泡茶

与机械制茶相比,人工炒制的茶叶保留了丰富的茶质吗,更为完整、鲜亮,口感天然、原生态。采用纯手工制作的老树茶,不仅在茶品上质量更高,香味更纯,同时也饱含了制茶人的温情与匠心,使得它更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

平兴这一方水土养育着这里的子孙,“老茶树”就是大自然对他们最好的馈赠,但愿在将来,平兴人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孕育出更美丽的“贡茶”之花。(蒲晓君供图)

品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首页

论坛

导读

我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