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切换风格

默认红色 灰蓝 淡绿 青色 咖啡色 蓝色 黄色 紫色 淡黄

金针梅红茶的由来与品质特征

小茶农 发表于 2011-11-14 17:38:23 | 显示全部
金骏眉红茶的横空出世,喜欢红茶的朋友越来越多,不少人谈起红茶来总是津津乐道,但对一款武夷茶--金针梅知道的人却不多,坊间的种种传闻引起了老崔对金针梅的浓厚兴趣,在北京资深茶友阎翼峰的陪同下,拜访了金针梅茶的创始人祖耕荣先生。
    阎翼峰与祖耕荣是多年老友,两人均是当年金骏眉红茶诞生的见证人,祖耕荣当时是以星村镇副镇长的身份去元正茶厂挂职任副厂长,正山小种红茶的重新崛起,祖先生是立下汗马功劳的。同时,祖耕荣还是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49名委员中唯一的武夷山籍委员,茶叶大省福建也仅有四人。
    祖耕荣是福建武夷山市茶场第20任场长,武夷山市茶场属国有中型农垦企业,其前身为1938年迁至崇安(今武夷山)的福建茶叶改良场,后兼并于福建省示范茶厂,一直由着名茶界泰斗世纪茶人张天福担任厂长。从此成为福建省两大茶叶科研系统的重要基地,1942年福建示范茶厂改称中央财政部贸易委员会茶叶研究所,由着名农学家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任所长,42-45年间,研究所招收培养了大批茶叶专家,如茶学家庄任、庄晚芳、陈椽等。对崇安各茶区名枞的栽培、制作,作详细调查,为武夷岩茶的普及推广奠定了基础。据1986年出版的《中国农业百科全书》中载的"中国十大茶人"就有其七人在此工作过。他们是:吴觉农、蒋云生、王泽农、庄晚芳、陈椽、李联标、吴振铎、张天福。
    "金针梅"小种红茶由中国当代着名茶叶专家骆少君女士、农业部专家委员会专家穆祥桐先生、叶兴渭先生、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39)委员祖耕荣先生、高级评茶员郑明群先生共同开发,从武夷岩茶中精选紫芽大红袍、白鸡冠、紫阳灵芽、松针雀舌、仙霞梅占、铁罗汉等良种的眉芽、红茶的工艺、武夷岩茶的烘焙技术,以"祖率"比例调和融制而成。
    1993年,国家农业部专家穆祥桐一行在时任武夷山市星村镇人民政府副镇长祖耕荣先生的陪同下,考察了星村桐木一带的茶区。考察结束后,穆祥桐要求祖耕荣配合完成一项茶叶实验任务。接受任务后,祖耕荣邀请闽北茶界专家叶兴渭等组成研发团队,选择当地几户有生产加工经验的茶户,按专家的要求,对桐木、吴三地等一带高海拔地区呈野生、半野生状态,散生的优良名丛,如紫芽大红袍、仙霞梅占、白鸡冠、松针雀舌、白芽奇兰、紫阳灵芽等,通过施用农业部专家免费提供的茶叶专用肥,采用生物防治技术,精耕细作,看天手工采摘,应用传统正山小种制作工艺研制顶级红茶。
金针梅成品包装独特,采用特制的金宣(应主人之约,纸的来源保密),按3ⅹ3ⅹ2cm的尺寸手工包装成方形,既环保,又防伪。从金针梅的外形条索看,她纤细紧结、黄黑相间、乌中透黄、白茸略显、带有光泽,与市面上上乘的金骏眉并无多大差别。
    冲泡后的金针梅汤色显得更金黄华贵,暮香更细腻,清和幽雅,无论热饮冷饮入口皆柔顺甘醇。叶底古铜色,形为松针,100度水冲泡,第一泡约30秒最佳,其余要快冲快出,可连续冲泡12-13次,极具"清、和、醇、厚、香"的特点。泡过的茶晒干后的叶底,嫩芽完整,显示了做茶时用力的均匀和老练,用力过猛则碎,用力过轻干茶条索不紧。
    金针梅对原料要求特别高,其原料必须选自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海拔1200米以上高山野生、半野生状态,六种以上优质名枞茶树的眉芽,看天、依树适时采摘。生产一公斤金针梅,一般需要20万个芽头,需60个采茶女工同时采摘一天,全年产量不足1000斤,因而目前市面上还很少见。
    优良的品质让金针梅位列福建高端茶的行列,为保证每一位茶客喝到的是正宗的金针梅,祖耕荣和他的团队在坚守产品品质、产量的底线方面有别于大众品牌,至今只在高端人群中消费的产品,在北京、上海等、南京一线城市连续两年产品供不应求,金针梅不因畅销而贴牌生产或寻找替身产品,作为第一家以岩茶原料生产红茶的企业,坚持以经过科学鉴定的无性繁殖大红袍为原料,以红茶制作技术进行产品加工,确保产品质量不受市场需求的诱惑而改变。

评论列表 ( 评论4 ) 显示全部 倒序浏览

  • 创美srm

    2011-11-25 03:54:24
    风物长宜放眼量  
  • kiss

    2011-11-30 13:56:29
    不错,感谢楼主
  • kiss

    2011-11-30 13:56:29
    我想要`~  
  • www6153411774

    2011-12-1 19:14:30
    孜孜不倦, 吾等楷模 …………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首页

    论坛

    导读

    我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