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消费群体不买“大红袍”的帐,原因何在?
这是尘封多年的往事,汶川地震,17岁高中生被埋80小时,被救后说出:我要喝可乐,要冰冻的。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再次提起,依旧让每一位茶人陷入深思,依旧发聩着每一位茶叶工作者的耳膜!因为这个论题仍未解决,一大批茶叶工作者仍在找寻着答案:为什么茶叶不受年轻消费群体的青睐?如何能让年轻消费群体在众多饮料选择中多看茶叶一眼?如果把问题移到武夷岩茶之上,似乎难度更大了。下面我们尝试分析个中原因并提出一些浅略之见,旨在抛砖引玉。传统岩茶的重口味让年轻人踌躇
对于茶龄短的人群而言,初次接触岩茶,大多都有种抗拒之情。相对其他茶类,武夷岩茶的滋味确实浓厚得多。一者是由于岩茶鲜叶采摘以三到四叶开面采为标准,成熟叶片比芽头和嫩叶累积了更多的香气和滋味物质。再者是武夷岩茶独特的加工工艺,尤其经过摇青和焙火两道工序,使其香气、口感更为馥郁浓稠。
但是,这种武夷岩茶所谓的“醇厚”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年轻群体的第一感觉除了香高之外,更多的是“苦涩”。如果是高火或者足火的传统型大红袍,更是让年轻人无法接受,完全不符合年轻人清新、活力的性格。即便是有一定茶龄,但是喝绿茶、红茶为主的,很少接触岩茶的茶客也会保持距离。
对于一些常年喝岩茶为主的茶客而言,那根本算不上是重口味,这和吃辣椒是一个道理的。但是怎样让天生爱吃甜,不能“吃苦”的年轻人接受这种重味道,则需要的是时间的积累和懂岩茶的人慢慢引导了。
你给不了我想要的速度与激情
相信很多年轻人会有这样的经历:运动或劳作一场后,大汗淋漓,拿一瓶冰镇的可乐,一饮而尽,畅快之感不言而喻。长辈总会说,那个冷,喝了对身体不好,倒杯茶吧,解渴又健康。什么?喝茶?那玩意儿给不了我想要的激情和刺激感!
茶是不适合一饮而尽的,更不适合冷饮。即使最简单快捷的喝茶方式,也要烧上一壶水,拿个杯子,投下几片叶子,倒入开水,浸泡一会儿,等水凉了再喝。如果是岩茶,那程序更加复杂了,紫砂壶,投茶7、8克,还“杯小如核桃”,叫我怎样去等待?当然,也有之前就泡好的冷茶或者茶饮料,但茶始终给不了滚烫的身体瞬间的清凉和过后那一声“气嗝”,唯独碳酸饮料可以,那是最满足的时刻,所以大多数年轻人更乐于选择后者。
我们年轻,你跟我们说什么是健康、什么是养生,我们不懂。你说按时吃饭、早睡早起、锻炼身体,道理我们都知道,可是因为年轻,速度和激情更是我们乐于选择和尝试的——这就是一个年轻人的特质,那么,为什么你不选择生产满足我们激情的茶汽水或者茶产品呢?
叫我怎样饿着肚子说“爱你”
大学毕业,找份工作,去掉房租水电,只求三餐温饱,还要考虑父母、组建家庭、生儿育女,统统都要钱。细算下来,茶叶该分到“奢侈品”一类,武夷岩茶每斤动则几百,还算是质量一般的,稍微沾点“岩”、有点头衔的,上千是少不了的。唉,买两斤,一个月工资就没了,想想未来的老婆,还是买点大宗绿茶算了。
对于十几岁年轻人,没有生产能力,没有收入,也没有自己的消费观。对茶也不了解,更无所谓岩茶了,每个月拿着父母给你一点零花钱,还是买瓶可乐实在。二十五六岁的年轻人,总算是能靠自己双手赚钱了,可是刚出来社会,收入那么的有限,而岩茶价格又是那么的高昂,他们也想爱,无奈“爱不起”啊,还是先医好自己和老婆的肚子吧。
都怪“大红袍”名字太“土”
大红袍,传说是一举人高中状元后以红袍加身而得名。
不得不说,这名字确实有点“土”。首先,红,这色调就很“土”。近年来我们发现很多大红袍的包装也由单一大红色转为淡绿、褐色、原木色、紫色等等各种色彩。想必做包装设计的,或者说大部分茶人都觉得,这红色,确实很土。
但是,老一辈认为品饮大红袍是一件十分高雅的事情,一点也不土。那么,这土,土在哪里?主要还是年轻人的思想作祟。随着时代进步,对外交流增多,外来文化侵入,年轻人愈发地接触“洋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却成了“土文化”。
喝茶是“土文化”,可乐、咖啡是外来文化,喝可乐、咖啡才显得高端上档次,与国际接轨。这大概是年轻人的思想方式:在一个咖啡厅品饮一杯拿铁,称之为格调、洋气;而在茶室泡一杯大红袍,则被视为古板、传统。不要说茶文化不懂,咖啡文化也见不得了解多少,反正后者显得“不土”就是了。
宣扬传统文化,让年轻人把“远见”拉回到国内,这不仅仅是茶人的责任。做设计的大多也是年轻人,他们改了“土”色调,但是送长辈还是会选择大红色的。
你自己搞清楚再来跟我说吧
武夷山,称为茶树品种王国。除了茶王大红袍,有当家品种水仙、肉桂,有四大名丛铁罗汉、水金龟、半天妖、白鸡冠等,还有奇兰、雀舌、黄观音、八仙等几百甚至上千个奇种。当然,种植面积和产量上,水仙和肉桂是占了绝对的份额。
问题在于,如此繁多的品种,叫我如何分得清楚?除了品种之外,还有火工的差异,足火、高火、中火、轻火等等。茶龄相当,而且是武夷山本地的茶农尚且无法准确辨认,何况刚进入茶行业的人群?那么对于接触岩茶极少的年轻消费群体呢?如何去选择岩茶?选择品种?选择火工?还是单纯凭感觉?十分茫然。
如果再细说,不同的山头,茶叶的滋味也有差距。年轻人就更没耐心听你说三道四了,况且卖茶人自己都搞不清楚。
格调太高,踮起脚尖依旧摸不到
设一席,一壶数杯,焚香、插花;侯汤、投茶。每一个动作都是如此优雅,我远远地凝望着,心里在呢喃:这,是在喝茶吗?答案显然,是的。
在武夷山,茶文化底蕴浓厚,无可厚非。武夷岩茶有其独特的茶艺茶道,还包括紫砂壶等不同的茶器,还与花道、香道相结合,形成一个庞大的美学体系。不了解茶或茶道的人看着,实在是美不胜收。但是,表演过后——是的,这仅仅形同一场“表演”,艺术化的事物太多,而忽略了最本质的事物——茶。很多来武夷山游玩,看了茶艺并喝过武夷茶后的游客,留下印象的竟是美轮美奂的茶艺表演而非茶的滋味。
茶,终究是茶。当下年轻一代,一般不关心一杯咖啡是怎样从豆磨成粉,然后冲泡出来的。只要端上来,自然会用自己的味蕾去品尝其中的滋味。茶,外在物太多。茶道要有,茶美学也要有,但是,终究还是要回归到一杯茶的本质。尤其是对于年轻人和初次接触岩茶的人而言,他们连岩茶是什么、什么味道都不知道的情况下,你就给他们弄那些玄乎的东西?
任何事情,都得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慢慢引导,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会有更多人了解武夷岩茶,更多年轻群体选择武夷岩茶,口渴的时候喊的是:我要喝茶,要岩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