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茶农签下承诺 呵护晋江源
“种树留草病害少,路宽劳作更方便”,这是安溪县桃舟乡茶农对生态茶园建设给他们带来实惠的概括。近日,该乡3000多户茶农纷纷签下承诺书,将全力打造生态茶园,共同呵护晋江源头生态。作为晋江源头第一乡的桃舟,几乎家家户户都经营茶园。开发茶园不可避免与生态保护起了摩擦,但茶农们发挥聪明才智,借助合作社找到发展新思路,如今桃舟乡的森林覆盖率依然高达84.67%,在这里茶林共生,保护和发展相得益彰。
记者张晓明 通讯员杨新友 文/图
主动求变 打造生态茶园
在桃舟,有一个传承百年的开春造林习俗,刚过完年,这里的山头上到处是乡民植树造林的景象。
桃舟乡乡长王小鹏告诉记者,近年来桃舟乡生态环境的优势带动了全乡茶产业的迅速崛起。“作为晋江的源头,我们将坚持不懈地保护生态环境,保证每一滴从桃舟流出的水都没有污染。”他说,茶园若持续无序开采,必将破坏晋江源头生态。几年前,乡政府开始积极求新求变,着力构建生态茶园。
“退茶还林”是对生态茶园的进一步提升,即按照“头戴帽、腰系带、脚穿鞋”(即在茶园顶部种植防护林,在茶园中道路两边及周围种植隔离带,在底部种植林木或果树。)的规划植树造林。“对"退茶还林"的农户给予一定的补贴,每种一棵树补贴额度从5元至15元不等。”王小鹏说,刚开始,茶农还不太情愿,但经过2年的实践,尝到甜头的茶农意识到,“退茶还林”能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茶叶品质,收益更高。
立下承诺 呵护晋江源头
呵护好晋江源头生态如今已成为乡民们的共识。本月初,乡政府召开生态修复动员部署大会,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全乡8个村3500多农户家中,宣传保护源头生态的重要意义,并制定了一份《桃舟乡涉农单位与个人茶园规范耕作书面承诺书》(以下简称《承诺书》),呼吁全乡涉农单位和个人做出承诺并做到,严格按照生态茶园建设标准、操作规程,做到茶树留高,三年内将茶树高度提至70厘米以上,培壮树冠,以扩大园面覆盖度。同时,实行等高带状退茶还林、还耕、还蔬、还花、还果、还薯,鼓励因地制宜,规模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做到“茶园周边有林,路边沟边有树,梯壁梯岸有草”。
3月6日,桃舟全香茶叶合作社主动召集157户茶农,在全乡率先完成了此次《承诺书》的签订。很快,全乡3000多户茶农也主动签订了《承诺书》。
保护生态 社员花钱买树
为推动茶产业积极转型升级,泉州市政府日前下发《关于提升现代茶产业发展水平若干措施的通知》,从2015年至2018年,市级财政将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茶产业发展。文件鼓励,依托茶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
目前,在桃舟乡成立了不少颇具规模的茶叶专业合作社。全乡几千户茶农借助合作社,找到了发展新思路。在全香茶叶合作社理事长陈树全的带领下,记者一行来到了他的茶叶基地。700多亩茶园里套种了3万多株各色树种,有桂花、紫薇、香樟、桃、李等,形成了茶中有林、林中有茶的生态茶园。陈树全告诉记者,合作社从2009年开始发动社员套种林果树,如今有些树木树枝渐壮,花果飘香,为茶树生长提供更为生态化的生长环境,而买树的钱多数由社员自愿支出。
像陈树全一样,在桃舟乡,茶农们发挥才智,打造各具特色的生态茶园。桃源有机茶场进行循环种养,建设小木屋群,建设公园式有机生态茶庄园;莲山村的茶农引进龙头茶企八马茶业,建立莲山茶庄园,打造万亩赛珍珠原料核心基地……
多元退茶 茶园“七十二变”
“退一步海阔天空”。在打造生态茶园的同时,一些茶农主动调整农业结构,拓宽增收渠道,在致富道路上演绎着“退与进”的辩证法。
经过几年连续退茶还林,很多山头已呈现“头戴帽、腰系带、脚穿鞋”的立体生态景观。“茶园虽然减少了,但茶叶质量明显提升,套种的果树和油茶树也是一大块收入。”据桃香合作社负责人张文福介绍,该合作社拥有106名社员,茶园总面积达到1632亩。合作社拥有47名农民技术员,开展茶树、果树、油茶树种植、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交流,带动了300多户茶农致富。
在市级扶贫村下格村,一片数十亩的蔬菜基地绿意盎然。去年开始,桃舟乡开始推广退茶还蔬工作,农民除了从田间收益外,还将获得县里退茶还蔬的“政策红包”:对低产低效茶园改造成蔬菜等副食品基地,种植面积10亩以上的集中连片种植项目进行补助,补助标准为每亩2000元。
“去年全乡有300亩获得了该项补助。”据王小鹏介绍,除上级政策补助外,乡里还出台配套补助:高标准示范茶园建设连片达50亩以上补助100元/亩;茶园土壤改良连片达100亩以上补助100元/亩;新增淮山种植面积连片达50亩以上补助500元/亩。
新闻链接
我市率先启动上游地区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2014年,晋江、洛阳江上游水资源保护补偿专项资金提高到每年3亿元。其中2.2亿元仍旧用于晋江、洛阳江上游地区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0.8亿元用于扶贫开发工作。资金由下游受益地区按用水量比例合理分摊。近年来,补偿资金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上游地区共投入流域整治资金41亿元,实施400多个整治项目。此外,我市还每年拿出300万元-500万元对“两江”上游以外地区的年度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以奖代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