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香 发表于 2014-11-28 15:55:04

谢泳:文化是安溪铁观音的筋骨

近日,厦门大学教授谢泳,作家萧春雷、夏炜,书评家张云良相聚茶乡安溪,临水雅酌,斗茶、品茶,在祥华乡体验茶生活,深刻感受安溪铁观音,畅谈他们心中的安溪铁观音和安溪茶文化。

“让安溪元素 在茶香升腾中弥漫”

“高、妙”,谢泳如此形容他眼中的安溪铁观音。他认为,中国产茶城市众多,决定其能够走多远的因素不仅仅是质量,还有茶叶所附加和融合的文化,文化就是茶叶的筋骨。“而我看到的这片土地上的人,尤其喜欢给茶叶寻找文化的支撑,在茶叶生产营销过程中融入本土文化的元素。”

铁观音之妙在于其不可捉摸的神秘气息。一小片安溪铁观音茶叶,含有97种芳香成分,高明的制茶师在制作过程中,每一次“手艺”抑或心情的不同,都能催化出不一样的香气。对此,谢泳感受尤深:“在厦大晓风书屋边上,有一家感德镇小夫妻经营了十多年的茶叶小店——古霞村,生意十分不赖,每回走过路过,远远就能闻到千变万化的茶香。”

“铁观音的香气很迷人。在所有茶里面,铁观音的香气成分是最复杂的,浓郁悠远,没有一种茶香能与之媲美。”作家萧春雷笑说,“自己是一个老茶客,十年来喝茶的口味年重一年,如今竟至‘天下无茶’,所幸还有安溪铁观音,还有凤凰单枞、诏安八仙茶。”

张云良的生活每一天都与铁观音茶香“脱不了关系”。他说,一开始遇见安溪铁观音,就爱上茶这种神奇的植物,一喝就喝了十多年,已然是他的生活方式。“爱茶的人都要到安溪来,不来安溪他不敢说茶。”

作家夏炜是江苏人,1987年考入厦门大学之前,一直喝绿茶。进了大学之后,第一次接触“传说”中的铁观音,夏炜有点疑惑:这颜色像淡酱油水的茶(传统工艺的熟茶)有那么好喝吗?可一喝,夏炜就被铁观音特有的韵味给征服了。于是,改喝铁观音,这一喝就是20多年。

工作之后,随着对铁观音了解的增多,夏炜被蕴涵在铁观音中独具魅力的茶文化深深征服了。于是,从2003年开始,夏炜深入茶都安溪的大街小巷,走访了诸多茶园、茶店,零距离感受铁观音的香韵,体会铁观音的文化。2006年,数十万字的长篇小说《铁观音》带着浓浓茶香问世。

“相比于2003年的安溪行,此行我感觉当地政府对茶产业的推广力度更大,更专注于这片土地及环境生态的探究,可谓寻根寻到了茶的深处。”夏炜对此极为赞赏,他说,中国近几十年发展非常迅速,有些地方的地域文化、历史几被呼啸而过的现代化进程所淹没。然而永续的发展离不开根系和土壤。发展茶产业,不但不能任地域文化被掩埋,还应该进一步挖掘和发扬。

如何挖掘安溪地域文化,令其与茶文化相辅相成?张云良认为:“在开发和包装茶叶过程之中,将安溪的诸多文化元素和安溪铁观音良性对接,让安溪元素在茶香升腾中弥漫。并且有了本土文化的支撑,茶也就不仅仅是茶,还多了乡土的芬芳和厚重。”

“拓展版图,

功夫茶艺功不可没”

安溪铁观音固然“香飘天下”,然而,铁观音“北伐”“西进”,乃至漂洋过海,所得力的却不仅仅是其“香”。萧春雷认为:“安溪铁观音拓展市场版图,功夫茶艺功不可没。”

“安溪人沉溺于小壶、小杯,不厌其烦地添水斟茶,这样来喝铁观音。但安溪人不但自己这么喝茶,还深有远见地将功夫茶的茶艺、茶具乃至心态推向全国。”萧春雷说,安溪十万茶商扩大了功夫茶版图,把中国民间茶艺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这是安溪最了不起的地方。

“中国茶艺中,乌龙茶功夫茶艺是最繁复同时也是顶级的,在中国汉文化中最具代表性,最为体现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萧春雷建议,将功夫茶艺进一步推广向全国,扩大乌龙茶领域、版图。

铁观音市场开拓,宣传营销同样居功至伟。张云良认为,即使在福建这一茶种类相对集中的省份,安溪铁观音的营销力度也是其他茶类所不及的。得益于此,今天安溪铁观音的普及度、知名度在乌龙茶系中,首屈一指。“未来,安溪茶还会有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需要更高的宣传、营销平台,值得福建省集全省之力推广。”

如何创新

茶文化宣传和营销?

张云良建议,通过畅销书载体,让更多茶友了解安溪铁观音的历史、文化内涵。他说,图书市场上,能够看到的茶书几乎是综合类的且质量差强人意,少有像安溪茶书《茶之原乡——铁观音风土考察》《安溪寻茶记》这样,从内容到开版、设计、思想,都如此精致的好书。“我们应该多利用一些平台,在厦门等城市开展签售会、品书沙龙等活动,营销好书,拓展安溪茶书的发行面。”

“当安溪铁观音邂逅电影,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张艺谋领衔执导《印象大红袍》令谢泳感触颇深,他建议安溪能够以铁观音为线索,拍一部融合地方风土人情的电影。

夏炜则建议:“在茶叶宣传中,不要有太多说教痕迹。”自媒体传播时代是一个极为个性的时代,过多说教宣传,效果反而适得其反。“‘精美的石头会说话’,要让精致茶具、雅美茶生活默默诉说,要通过饮茶环境的营造,潜移默化地‘说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谢泳:文化是安溪铁观音的筋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