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茶香飘十里
作为茶叶发源地的云南,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有记载的种茶历史已有1700多年。而昆明何时开始种茶已不可考,据史料记载,最知名的十里香贡茶在唐代昆明就有种植。据记载,因昆明地处低纬高海拔,属中亚热带气候,其气候,土壤,水源等条件适宜中、小叶种茶栽培生长,繁育,而其中大部分以绿茶为主,作为贡茶的官渡十里香茶,西山的太华茶,宜良的宝洪茶三大历史传统名茶早已盛名在外。而在宋代名茶录中就记载昆明人常喝“五果茶”和“方山露芽”,昆明有记载的喝茶历史也可从那时开始算起。
昆明精神
随着茶叶在昆明的种植,喝茶也自然成为了昆明的一道独特风景,街头林立的茶馆无疑是最好的证明,闲暇之余,泡在茶馆里,嗑瓜子、吃拐枣、聊天消磨时间成为了昆明人享受生活的最好方式。
有人说昆明温润的气候、和煦的阳光养育了这里人们不紧不慢的慵懒性格,而泡茶馆无疑是这种闲生活最好的表现,闲暇时光与三五好友小聚,或是独坐窗前,一壶好茶,或淡雅聊天,或静坐感受,且与工作无关,只有在昆明这座曼妙的城市你才能体会到如此闲适的生活状态。
“快城市,闲昆明”是新周刊提炼出的关于昆明的关键词。在外来拜访者的眼中,昆明阳光一照下来,绿色一铺展开,会让你觉得,啊,原来这才是生活,自然而然的,而不是像别的城市那样,急急忙忙拿着皮包去赶路。一个“茶”字或许说出了昆明最吸引人的悠闲态度。
迹之印
一两茶换十斤米
走在昆明街头,四处林立的茶馆和茶庄往往会让初到昆明的人,对这里的茶颇感兴趣,而其中以普洱茶为主的茶馆,更让人有昆明是普洱茶原产地的错觉。但事实上,昆明由于处低纬度高海拔,具有生产中小叶名优茶最优越的条件,所以昆明出厂的茶叶主要以绿茶为主。而从历史上看,昆明更是天然的名优茶区。现如今在普洱茶的热度之下,昆明原产茶已显势微。
据记载,昆明地区历史传统名茶有官渡的十里香茶,西山的太华茶,宜良的宝洪茶。其中,十里香茶,原产地就在昆明东郊十里铺、归化寺、两面寺一带。茶历史悠久,早在公元七世纪的唐代就有栽培。在《昆明县志》中就有记载:“仅距城十里之外及其附近所产,名为十里香贡茶。”明代,昆明有“十里香茶馆”,专卖十里香茶,用吴井水泡饮,有“吃水要吃吴井水,喝茶要喝十里香”之说,家喻户晓,还流传“一杯十里香,满室皆飘香”的赞美词。而在《昆明市志》中也提及:“清末每两茶高达滇币三元,到1949年,一般茶一斤7-8角,而十里香茶每两可换大米10-12斤。
而太华茶则是在今昆明西山龙门石窟、太华寺、华亭寺一带生长的茶树。徐霞客在其游记中有记述,当时他在由凤庆返回昆明的途中,与太华茶相遇了。在一个叫高简槽的地方徐霞客饮到了“太华茶”。徐霞客在高简槽的那晚,当梅姓老人得知徐霞客是从江苏远道而来,即以百抖方式煎烤出有名的太华茶招待他。徐霞客在这晚的日记中写道:“十四日,晨起而饭。驼骑以候取盐价,午始发……又下三里,过一村,已昏黑。又下二里,而宿于高简槽。店主老人梅姓,颇能慰客,特煎太华茶饮予。”
作为三大名茶之一的宝洪茶在明清年间最为昌盛。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其著《农政全书》中称“宝洪之片茶,为茶之极品”。明代陈霆其著《雨山默谈。卷九》中称:“宝洪茶为天下第一。同时,明代名著《金瓶梅》、清代名著《红楼梦》均有宝洪茶记述。仔细查阅史料发现,宝洪茶的历史,始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武夷茶罢贡后,到咸丰年间(1851-1861)贡茶制度终结,历经两个朝代几十位皇帝,更是历史上贡茶中最长的茶叶。
道之印
名茶流转茶馆兴旺
在悠悠历史长河中,昆明的三大历史名茶已是身影模糊,虽然相关历史名茶的保护及恢复种植工作业已然展开,但现如今昆明的茶馆已大多是普洱茶的天下。而伴随着茶叶的不断变迁,唯一不变的是已然成为昆明人生活的组成部分的喝茶,并融入到了昆明人的骨子里。
现在许多昆明人出门仍有泡杯茶随身携带的习惯,可以说饮茶已经成为了昆明人的一种习惯,而在以前昆明人喝茶一般都是蹲茶馆的,因为喝茶必须烧水,而平常人家不可能为了喝上茶一天到晚烧水,于是茶馆成了必然选择。关于昆明茶馆的起源已不可考,但老昆明人的记忆中,起初昆明的茶馆是开在县衙外的,因为在古时候,在昆明县衙门外总有人排队等着打官司、看热闹。露天里站着,口干舌燥的很不舒服。于是,这位精明人就在县衙门口,也就是现在的圆通街上开了昆明第一家茶馆,既方便了群众,自家生意也爆满。就连衙门里的差役,到时间传人,也是到茶馆里叫一声事主就行了。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昆明的茶馆也越来越多,并且开出了自己的特色,有讲评书的,有唱曲的,也有下棋的,但更多的则是只提供桌椅板凳,卖茶水小吃小零食供人谈话消磨时间,昆明人称之为“吃闲茶”的茶馆。可以说从有茶馆起,昆明人的慵懒性格就有了充分安放的空间,早上忙完活计,下午就找个茶馆听评书、下棋,甚或是自己静静的休息都是不错的选择,昆明温润的气候和昆明人慵懒的性格就这样在茶馆中融合凝固。在昆明历史上也有两个喝茶的代表人物,这是两个清末文人,一姓金,一姓姚,他们每天晚上在“四合园”喝茶,一直要喝到天亮,昆明人称“金半夜”“姚天亮”,昆明慵懒闲散的性格在他们身上无限地被放大。
人之印
休闲茶饮文化传承
昆明人最大的特点无疑是闲中也能做事,并颇有所得,在评书、戏曲、闲聊的过程中,昆明的茶馆更成为了本地文化沟通和交流的最佳平台。近代茶馆的这一作用更是显著。中国当代作家汪曾祺在昆明西南联大度过的七年时光,几乎天天都进茶馆,在这里不仅仅是饮茶那么简单,在他记忆中,西南联大的学生们做作业、写论文都在茶馆里。
在他的文章中对于在昆明泡茶馆有这样的描述:“泡茶馆对联大学生有些什么影响?答曰:第一,可以养其浩然之气。联大的学生自然也是贤愚不等,但多数是比较正派的。那是一个污浊而混乱的时代,学生生活又穷困得近乎潦倒,但是很多人却能自许清高,鄙视庸俗,并能保持绿意葱茏的幽默感,用来对付恶浊和穷困,并不颓丧灰心,这跟泡茶馆是有些关系的。第二,茶馆出人才。联大学生上茶馆,并不是穷泡,除了瞎聊,大部分时间都是用来读书的。联大图书馆座位不多,宿舍里没有桌凳,看书多半在茶馆里。联大同学上茶馆很少不夹着一本乃至几本书的。不少人的论文、读书报告,都是在茶馆写的。有一年一位姓石的讲师的《哲学概论》期终考试,我就是把考卷拿到茶馆里去答好了再交上去的。联大八年,出了很多人才。研究联大校史,搞"人才学",不能不了解了解联大附近的茶馆。第三,泡茶馆可以接触社会。我对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生活都发生兴趣,都想了解了解,跟泡茶馆有一定关系。如果我现在还算一个写小说的人,那么我这个小说家是在昆明的茶馆里泡出来的。”可见昆明茶馆的作用不小。
而著名的哲学家赵仲牧在云大就读期间,则每天穿过青云街的西段,都要在茶铺中小坐片刻。因为那时教室、寝室、图书馆,再加上茶馆是那个时代大学生的寻常去处。寝室拥挤不堪,连书桌也放不下。茶铺较为宽敞,茶桌可充书桌,阅读、书写都很方便。教室和图书馆里不能说话,更不宜切磋讨论,茶铺是个可供研讨的好地方。于是,青云街西头的几家茶铺,便成了仲牧先生和其学弟学长们的第二课堂。从1949年到1953年,整整四个年头,除了偶尔涉足街东头的茶铺,听听滇戏清唱外,街西头几家茶馆仲牧先生几乎是每日必到的常客。在喝茶中求学,休闲中有所得,生活和工作求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这样的景象无疑是昆明闲生活的最佳写照。
春城印
一杯茶泡出慢生活
在茶杯中,放入几片茶叶,冲入开水,在一旁静静的看着蜷缩的茶叶舒展开来,水色渐渐清亮,举杯品茗,想说什么也就涌上喉头……人们常说,云南出好茶,云南人爱喝茶,作为云南的中心城市,昆明自然如此,你每到一个昆明人家里,落座后,主人递上的一定是一杯热茶,在昆明人看来,喝茶是待客之道,你可以不在家里吃饭喝酒,但茶却是一定要喝的。喝茶是习惯、文化,更是生活。昆明老百姓可能不知道可乐的滋味,不知道咖啡的冲泡,但不可能不知道茶的味道。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大都市开始看着昆明发呆,对于这样一座悠闲的城市,外来者羡慕嫉妒之情皆有,许多人不禁会问,为何昆明人能悠闲喝着茶,聊着天,过得这样懒散?这时,昆明人必然会说,急什么,先喝杯茶再说。在许多昆明人看来,喝茶是一种融入了骨子里的生活习惯,只要能闲坐,有茶喝,红茶绿茶皆可,喝茶是生活,其实与为什么喝茶,或是茶的品种,并没有太多的牵连。
虽然城市建设的步伐正在加速,昆明的生活节奏也不由的加快了许多,但在这座有着温润气候特点的城市里生活的人们更愿意随性的慢下来,茶馆无疑是安放昆明人休闲生活的最佳平台之一,随时抽空闲一下,约上茶友或是自己到茶馆坐坐,点壶茶,一下午就过去了,在这样轻松悠闲氛围里,你可以发呆,可以思索,甚至可以进行一场温和的商务谈判,而正是因为有茶相伴,每个人在这座城市的生活随时都能够慢下来。
有人说,昆明是懒人混日子的天堂,而昆明人说,吃喝玩乐这回事,干得好,就叫享受生活。当一线城市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来到昆明,因为这里不仅有四季如春的气候,更有休闲慵懒的生活节奏,在这座慵懒中沉积宽容的城市,无论你是否是外来客,都能找到安放自己的空间,并会很容易融入到这座城市,成为其中的一份子,共同品味茶香,享受生活。
名家评弹
昆明茶里的休闲味
中国茶叶新复兴计划项目召集人周重林:由于自古昆明就有茶叶的种植与饮用,饮茶已经融入了这座城市,昆明人的喝茶,不仅是健康的诉求,更是追求一种休闲的生活态度。昆明茶文化具有浓厚的氛围,其实有史可查,汪曾祺就有在昆明茶馆泡茶的经历,而他也认为,泡茶馆为他的写作打下了深厚的生活底子。
而对于昆明人来说,茶馆其实是生活的一种具体表现,在这里生活压力不大,加之喝茶成本本就不高,追求休闲的生活的人们,逐步养成了饮茶的习惯,而且昆明人喜欢约在一起喝茶,无论老友相聚还是商务洽谈,相约茶室即可,而在昆明要喝茶,可谓是易得、易约、易坐,所以无论什么时候,昆明都很容易约到一起喝茶的人,也只有在这样慢节奏的城市里才能享受到这样的悠闲品茶时光,而这种生活态度也是昆明最吸引人的地方。
快城市改变慢生活
昆明历史研究者庄国祥:昆明人饮茶的习惯古已有之,而现在的饮茶方式已经和以前有所不同了。在我的记忆中,在上世纪80年代前,生活节奏缓慢,喝茶都是去茶馆的,在茶馆里泡壶茶,静坐发呆、聊天、听评书都是可以的,那时的昆明非常的悠闲,大多数人的生活都很闲散,下午泡茶馆是普遍的现象,或许现在只有在安宁、宜良、晋宁等昆明周边的县区才能找到老茶馆残存的影子。
随着城市的发展,现在我们生活的速度也加快了不少,原来传统的茶馆饮茶方式也逐步在变化,变化成了注重聚会交流的喝茶。但在骨子里,昆明人追求休闲生活品质的态度没有变,虽然喝茶的目的变了,我们在喝茶时对于茶叶品质和喝茶环境的追求依旧没变,当然昆明人闲散悠闲的生活态度通过饮茶这种方式传达给每一个外来客。
(风之末端、庄国祥对本文亦有重大贡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