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香 发表于 2014-7-30 14:53:54

老成都人纳凉“板眼”多 家家户户红白茶

  在没有空调、电风扇的岁月里,纳凉是老成都必会上演的街景。时光虽然不断褪色,但用岁月浸润过的老成都人纳凉,却如同用陈酿 保存的奇珍,不仅栩栩如生,更别有一番风味。

  成都四周环山,不透风,夏天既热且湿,于是纳凉成为老成都人每到夏日必会上演的节目。民俗学家刘孝昌说:夏日纳凉最能展现老成都的人情美、风俗美。
风之趣:

  市民将卧室“搬”到街沿

  老成都人纳凉完全不受地形拘束,暮色西沉,搬两把长凳,竹席一卷,家家户户门前的小巷街沿就成为了纳凉的宝地。打着光胴胴的人们将竹席往地上一铺,大人打着扇子,闲话家常,小孩就在如水月色中,长辈们扇子的凉风下酣然一梦。月亮渐渐移到中天,凉风习习,一天的暑热也被夜晚的凉风逐渐吹散。人们也逐渐有了困意,将两条长凳往两头一放,凉板一架,身枕凉板,以天为被,一觉到天亮。刘孝昌说,讲究的老成都人喜欢用竹凉板,且多是楠竹,传热快,乃是夏天专用。一般的人家用门板代替也无伤大雅。

  除了凉板,竹席,扇子,夏日纳凉还有一项必不可少的法宝---蚊烟。老成都的纸火铺从冬天就开始为准备蚊烟而奔忙了。将土白纸裁成3尺长,2指宽的纸条,卷成纸筒,里面填上陈艾、桔子壳、青蒿、野菊花等避蚊材料。还有一项必不可少的材料——黄鳝骨粉末。刘孝昌说,这是因为黄鳝骨有血腥气,可以诱使蚊子前来。每到黄昏时分,就有小商贩挑着担子,上面一卷卷蚊烟,一卷不过一两分钱,放在凉板下,能燃四五个小时,包你一夜安稳。

  食之趣:

  家家户户都喝红白茶

  刘孝昌还讲道,讲究美食的老成都人,自然免不了用各式各样的解暑饮品清凉一下酷热的盛夏。最常见的即为红白茶,也是现在常说的老鹰茶。红白茶顾名思义,是红茶与白茶混合而成,是最低档大众化的饮料,两三分钱就能买一大包,多是干杂铺中的饮品。伙计干活满身大汗,端来一大海碗,咕咚一口一大碗。红白茶不仅拿来饮用,盛夏的中午或晚上,出苦力的人们往往还用茶水泡饭,可以说是这些苦命人夏天里难得的一丝清凉。在老成都,每到盛夏,就有乐善好施的好心人免费给过路行人饮用。在自家门口,用干净的小木桶装满煮开的茶水,再备几只土碗,过路推车抬轿的力夫人人都可来饮一碗,年复一年。

  稍微讲究点的人家就不饮用这红白茶了,而是另一种清凉解暑的圣品——银花露。现在银花露在成都几乎已经绝迹,但在老成都,每到夏天,家家中药铺都备着有。柜台前放着大炉子,上面一口锡制的蒸馏锅,里面蒸馏着金银花水,从早到晚。有客人来时,伙计就用杯子接一些蒸馏管下流出的金银花水凝露,再冲沸水,加蜂蜜,不仅退热解暑,更是清凉甘甜,广受老成都人的喜爱。

  水之趣:

  踩着漂木,戏水扎猛子

  成都多水,每到夏天,河边就成了老成都人贪凉取乐的好去处。最热心的自然是顽童们,虽然有家长老师的谆谆告诫,但总是心痒难耐,放学后怎么也免不了去小河里疯玩一阵。传说南台寺小学,有位校长姓谭,每天放学后就去河边背着双手,走一圈。看见本校的学生又不听劝告,下河洗澡,也是不说话,只是带着微笑,点点头,随即就抱走顽童们留在岸边的衣服。“衣服衣服,被校长拿走了。”水中的顽童们大呼小叫,谭校长转身就走,只是不理。

  刘孝昌透露,当时,颇有点鬼心思的学生,为避免家长发现,会将弄湿的衣服摊在石头上晒干再回家。不过家长们也自有应对的办法。用指甲在小孩小腿上轻轻一刮,有泥垢,则无事。若是清洁只有一丝浅白的刮痕,则说明今天已经下河洗过澡,顽童们又免不了一顿“笋子烧肉”。虽然如此,明天顽童们又照去不误。

  身手好的青年人则有他们独有的玩法,那时,岷江上游经常有人放木筏或是原木。一根根楠木,柏木顺水而下。岸边有人手持长杆,上有长钉,钩住顺水而下的原木,拉到岸边。而总有好事者,跳下水去,仗着水性不错,像冲浪一样,站在随水起伏的原木上,甚至能在波涛汹涌中,在直径不过二三尺的原木上走个来回,打水,嬉戏,岸上掌声雷动。总之,消夏的“板眼”多得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成都人纳凉“板眼”多 家家户户红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