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香 发表于 2014-7-5 18:34:46

福州茉莉花茶:想方设“法”再飘香

  曾经一度濒临消失的福州茉莉花茶,在不断复苏的今天,再次迎来好消息:《福州市茉莉花茶保护规定》已获省人大常委会会议批准,将于今年8月1日起实施。

  通过立法加强茉莉花茶的保护,传承茉莉花茶文化,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这在福州茉莉花茶产业史上还是头一回。

  有了法律的强力保护,福州茉莉花茶产业能否重新飘香?

  立法不易

  “《规定》能顺利出台,凝聚了关心福州茉莉花茶产业的热心人的汗水。”26日,福州市春伦茶叶集团董事长傅天龙说。从2007年担任福州市人大代表以来,傅天龙就一直在农业局、海峡茶叶协会、农业经济委员会等单位的组织下,积极参与推动茉莉花茶相关立法工作。

  然而,却有不同的声音出现:“茉莉花主产区已经转移,福州茉莉花茶时代已经过去,还有必要专门为此立法吗?”

  福州是著名的茉莉花茶发源地,但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这个产业早已失去了往日的荣光。据统计,因城市扩张建设等,福州茉莉花种植面积不断减少,最低潮时从原来的10万亩减少到不足5000亩,茉莉花茶生产企业也从1000多家锐减到20多家。

  近几年来,福州茉莉花茶获得不少荣誉,种植面积也有所增长,但整个产业仍十分脆弱。据花农回忆,白湖亭一带70%的土地曾种花,现在全变成了高楼大厦。此外,做茉莉花茶的人才也极度匮乏。

  “茉莉花茶是福州的根,是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就像一个人的姓,能说不要就不要吗?”傅天龙坚定地认为,“法律是实实在在的护身符。茉莉花茶要复兴,必须立法。只有立法,花农、茶农、茶企才有信心,产业才有希望。”

  为了推动立法,傅天龙们进行了十几次大型调研,几乎走遍福州市做茉莉花茶的企业。

  有的放矢

  今年5月,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批准了《福州市茉莉花茶保护规定》。

  《规定》关注的一大焦点,是茉莉花种植。“茉莉花茶,花和茶本来就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保护好花,才能保护好茶。”傅天龙说。

  “当前,福州市茉莉花种植基地总面积约1.8万亩,远远不能满足100多家茶企的需求。”福州市农业局相关领导说。

  傅天龙说,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今天,福州茉莉花种植基地时刻面临被蚕食的危险,“幸好近几年茉莉花茶行情好,种一亩花还能赚7000元左右,一旦茶叶价格下跌,后果恐怕不妙”。

  《规定》出台,从根本上解决了潜在危险。根据规定,茉莉花种植基地将实行分级保护。一级种植基地,除涉及公共利益的省级以上重点建设项目外,不得征收;二级种植基地,除涉及公共利益的市级以上建设项目外,不得征收。征收茉莉花种植基地,应先按基地相应等级补足种植面积。

  在产业发展的其他方面,《规定》亦有的放矢。

  茉莉花茶传承人缺乏,怎么办?《规定》要求,加强茉莉花茶制作技艺传承人的培养,开展茉莉花茶加工、评茶、茶艺等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鼓励茉莉花茶传统制作技艺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对传承人给予奖励和资助,支持传承人带徒授艺传承茉莉花茶制作技艺。

  如何让“福州茉莉花茶”这块金字招牌发扬光大?《规定》提出,以福州所产茉莉花和烘青绿茶为原料,按照福州传统工艺经四窨一提及以上加工制作而成的茉莉花茶,可依照相关规定申请使用“福州茉莉花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获国家地理标志的福州茉莉花茶产品应统一标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使用单位,应按有关标准加工制作福州茉莉花茶,确保原料产地、加工工艺、场所、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农产品的销售,也至关重要。《规定》明确,农业及其他行政主管部门应建立茉莉花茶交易平台和信息平台,完善茶叶物流基础设施,为茉莉花茶生产经营者提供政策咨询和信息服务。

  再接再厉

  “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大家现在都可大胆投入茉莉花茶产业了。”傅天龙告诉记者,《规定》出台后不久,他就接到罗源县中房镇打来的合作电话,商讨扩大茉莉花种植基地。

  当然,在傅天龙看来,这并不意味着企业从此发展无虞,“问题毕竟还在那里”。

  他举例说,现在福州市100多家茶企中,茉莉花茶制作技艺传承人才十多个,而“一个厂子没有三五个传承人,是没法正常运转的”;茉莉花品种老化问题也让人心忧,“对茶企而言,育种是出力不讨好的事,很少有企业愿意投入巨资去育种”。

  “《规定》指明了前进方向,但具体怎么走,还要大家一起努力。”傅天龙说,“从明年开始,我们这些人大代表们的工作就是做好执法检查,确保《规定》真正发挥作用。”

  “在计划经济时代,八成国人喝茉莉花茶,茉莉花茶还是外事礼茶,是主要出口茶叶品种。现在,立了法,迎来这么好的发展环境,政府和行业更应抓住机遇,加大投入和宣传力度,让茉莉花茶再次走向世界,走向辉煌。”他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州茉莉花茶:想方设“法”再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