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举办2014年西湖龙井茶炒茶王大赛
新华网浙江频道3月31日电(记者于佳欣)3月的杭州,烟雨蒙蒙,空气中透着一丝凉意,但却丝毫未阻挡炒茶人的热情。几十只炒锅排成两列,一双双大手快速灵活地翻炒着龙井鲜叶。几下之后,茶叶逐渐退去青绿的颜色,换上了深绿的“新装”,伴随着白色青烟从茶叶中慢慢冒出,茶香四溢,沁人心脾。这是记者在杭州2014年西湖龙井茶炒茶大赛现场看到的一幕。大赛于3月29日在西湖茶叶市场龙坞交易中心举行。来自西户区区转塘、留下、双浦三个产茶镇(街)的25名选手参加了这场比赛。
在炒茶大赛现场,转塘街道叶埠桥村村茶农吴金龙边炒边告诉记者,茶要炒得好,关键是要色香味俱全。一次放2两左右,准备两份,来回炒两次,直到茶叶受热均匀。“炒一锅龙井茶,最少也得经过三四遍翻炒,最后形成外形扁平光滑,芽叶饱满,色泽鲜活的茶才叫好茶。”
西湖龙井茶炒制工艺难度很高,对于各种火候的把握非常重要。俗话说,看看不值钱,学学两三年。参加比赛的茶农黄祖华说,青叶刚下锅,手要轻一点,用虚劲。翻炒的时候要注意控制温度。“炒茶不靠力气大,而是靠技巧,靠感觉。你别看那些炒茶高手漫不经心,其实里面的学问可大了!”
茶农马红梁喜摘今年“茶王”桂冠。这位炒了十几年茶叶的老手在最初学习的过程中也也吃了不少苦,手上不知烫起多少包。他觉得,虽说这是一场炒茶比赛,但大家一边炒,一边互相切磋交流:比颜色,比香味,比手法,比形状,一场比赛下来,会有很多收获。
他说,现在越来越多的茶企业用机器炒茶,这种方式炒茶轻松、快捷,炒出来的茶叶漂亮、卖相好;但炒出来的茶风格都一样,口感也与手炒茶差别很大。面对激烈的机器炒茶竞争,老茶农表现出对手工炒茶的担忧,“手工茶价格再高也比不过机器炒的,手工茶如果卖1000元,机器炒的卖800元,一天下来,还是机器炒茶赚钱多。”
记者发现,现场炒茶的大多是年龄在四五十岁左右的茶农,鲜有年轻人参加这一比赛。龙坞村茶农黄祖华说:“我们这些老茶农都有二三十年炒茶经验了。不过这些技术传下来的人不多,孩子们多数有自己的固定工作,都不愿意学了。”茶农陈启忠也表示,“应该多让年轻人来参加这种比赛。”
西湖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首席茶叶专家高级农艺师商建农表示,如果说西湖是杭州的根,西湖龙井就是杭州的魂。其独特品质除源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优良品种、精心栽培外,要特别归功于精湛制作技艺,他说,“希望通过我们的一点努力,把西湖龙井茶制作技艺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针对西湖龙井炒茶技艺有失传的趋势,他说今后会更多地考虑通过多种活动鼓励年轻人学习炒茶技艺。2012年起开展的“西湖区西湖龙井茶炒茶大师”评定活动也是为推广制茶技术做出的努力之一。
西湖区龙剑茶叶协会秘书长施建国表示,除继续实施西湖龙井茶传统炒制技艺保护工作外,西湖区还将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加大打假力度,维护西湖龙井商标专用权等方式进一步做好西湖龙井品牌的保护工作。(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