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共创普洱茶产业的美好未来
西湖龙井资讯平台2月19日讯: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方的咖啡文化、可乐文化所不能代替的。并且,在几百年前,中国茶就已开始影响西方。美国独立战争打响的第一枪波士顿倾茶事件就与茶相关。英国贵族的下午茶,成了欧洲风靡一时的生活方式。盛世兴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生活的追求通常通过茶来实现。人们以茶会友、以茶联谊、以茶示礼、以茶养性、以茶作诗作画、以茶歌舞,茶发挥了其超强的吸附性,三五好友或新交围着一壶茶坐下来,谈天说地,不亦乐乎。佛道一家,禅茶一味,也是把茶作为历史精神物质的见证。茶是生活禅。茶成了社会的和谐剂,心灵的调和剂。2008 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呈现的巨幅“茶”字长卷,使全国茶人为之振奋。2010 年上海世博会,中国茶和茶艺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所以,我们积极地倡导“茶为国饮”,宣传饮茶有益健康,引导人们饮茶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使饮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通过各种各样的茶文化活动,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科学饮茶和健康饮茶的行列中来,不断地扩大茶叶消费群体,从而不断地促进茶产业的发展。
我们还利用各种方式,向世界各国人民宣传中国茶文化,让世界上更多的人接受中国的茶与茶文化,让其成为我国连接世界的桥梁与纽带。2006 年,《云南普洱茶春·夏·秋·冬》 与韩国株式会社布朗达成版权输出协议,使韩文版的《春·夏·秋·冬》在韩国出版发行。据有关专家评价,在茶业类的连续出版物中,只有《春· 夏·秋· 冬》有外文版,并且是持续输出,用我国优秀的茶文化持续影响周边国家。在目前“韩流”盛行的时代,中国文化影响韩国也有其重要的意义。为此,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在2008、2009、2012 年连续三年授予《云南普洱茶春·夏·秋·冬》输出版优秀图书奖,在云南省实现了该奖项零的突破。
中国是茶的故乡。天赐普洱,地育茶香,云南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丰富的茶树资源,是世界茶科植物的起源中心和多样性分布中心。茶是云南各族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各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也是主要经济来源之一,还是和谐共处的一种重要媒介,表现出了云南民族茶文化的多样性。勐海是国际公认的世界茶树原产地中心地带,是普洱茶的发祥地之一。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树龄1800 年的巴达野生茶树王和900 年的南糯山栽培型茶树王,是目前世界上古茶园面积保存最大的县。贺开、布朗、班章、老曼娥、帮盆、勐宋、南糯等等已成为耳熟能详的名山名寨,为茶人们所津津乐道。正因为勐海有如此丰富的茶树资源及“高海拔低纬度”的特殊环境和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当年白孟愚才会选择南糯山种茶建厂;国民政府才会派范和均先生到勐海筹建佛海茶厂;也才会在勐海建立省茶科所和“国家种质勐海茶树分圃”,保存有珍稀茶种质资源1000余份。省委副书记、省长李纪恒同志到勐海考察并指出:“勐海要致富,茶叶是支柱。”勐海有大益、七彩云南、海湾、六大茶山、八角亭、陈升号等龙头企业品牌,加上众多的中小企业,托起了勐海茶业的一片天,形成了最受广大茶客青睐的,最具普洱茶魅力的“勐海味”!
普洱茶是云南省独有的历史传统名茶,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历史上传统的普洱茶没有生茶与熟茶的称呼,只称“普茶”或“普洱茶”。自20 世纪70 年代应用人工快速后发酵产生普洱熟茶以后,才有了普洱生茶与普洱熟茶的区分。再加上清末、民国初年及几十年前遗存下来的号字级、印字级等自然后发酵普洱茶,称为普洱老茶,形成了普洱生茶、熟茶、老茶三条既独立又交叉的线路,再加上台地茶、古树茶;拼配茶、纯料茶;大树茶、小树茶;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大叶种、乔木型等等的名词称谓,越陈越香、微生物发酵、干仓、湿仓等等的概念以及唛号、茶票、外包等等的知识,搞得想喝普洱茶的人一头雾水,望而却步或误入歧途,形成错误的认知,曲解了普洱茶独特的陈香风味。同时,在2004 年前后,要寻求相关普洱茶知识的图书少之又少,市面上,流行的台湾版邓时海先生著的《普洱茶》一书,成为了茶友认识普洱茶的教科书。在后面简体字版的出版中,又订正了其中不少的疏误。浙江杭州梅家坞的西湖龙井,狮峰山的御茶十八棵,福建安溪的铁观音等等的故事,为其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而普洱茶作为历史传统名茶,云南省内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历史悠久、底蕴厚重、地域特色突出的种植、品饮的民族茶文化,在运输途中还逐步形成了闻名于世的茶马古道文化。由此,在2004 年普洱茶热起来的时候,需要一本传播普洱茶资讯、科技、文化的出版物,《云南普洱茶春·夏·秋·冬》应时而生了。
从《云南普洱茶春·夏·秋·冬》第一期开始,经过十年普洱茶发展的黄金时期,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了一百多种茶业类的图书,使云南科技版茶业图书在全国成为知名品牌。图书作为文化和科技知识的载体,对其产业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在出版过程中,周红杰教授的《云南普洱茶》《普洱茶与微生物》《普洱茶化学》,汪云刚研究员主编的《古茶树资源保护论文集》《云南茶树病虫害防治》以及云南省普洱茶协会主编的《普洱茶保健功效科学揭秘》等图书的出版,较为全面地从普洱茶特有的保健成分,保健功能,尤其是普洱茶中降脂成分普洱他汀类的发现,普洱茶降血脂、降胆固醇、降血糖、抗氧化等方面的医学研究,普洱茶毒理学与饮用安全性评价研究,普洱茶的发酵机理、发酵进程、生化与品质形成的研究,普洱茶仓储陈化的化学变化与品质等方面诠释了普洱茶。研究者们以科学家的严谨态度,用事实、数据还普洱茶本来面目,用科学普洱、数字普洱为普洱茶正本清源。并在这10年的黄金期中,明确提出了普洱茶的定义,阐明了普洱茶在茶学学科中的地位,为系统地展示普洱茶提供了丰富的科学依据,从理论上充分证实了普洱茶是最佳保健饮品、功能饮料、养生妙品!
这些图书的出版,使正确的普洱茶知识得以迅速地传播,助推了茶产业的快速发展,扩大了普洱茶的消费人群。而且随着普洱茶消费者成熟度的提高,盲目跟风炒作和普洱茶价格的暴涨暴跌现象逐步受到扼制,消费、收藏更趋合理和理性,市场发展会更加稳步和健康。普洱茶从10年前的“瞎子摸象” 到现今的“科学普洱”以至“人文普洱”。在这10年的黄金期中,普洱茶有过波折和起伏跌荡,整个普洱茶产业现今虽然还有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其已渐趋成熟。文化和科技是普洱茶腾飞的两翼,现今是普洱茶发展的历史机遇。
笔者认为,普洱茶产业的发展不能够只靠极小众的个性化茶品。放眼天下普洱市场,市场潜力究竟有多大?只要严格选用云南普洱茶产区生产的茶叶,按照普洱茶的生产规范和卫生标准生产的普洱茶,都应该是好的普洱茶,这样才能适应不同消费层次和不同需求的消费者。云南普洱茶真正的品牌发展前景是既要做高端个性化的,但也要做规范化的、标准化的、大众化的产品。古树山头茶对于玩茶的人来说是有好处的,可以让玩茶人更熟悉某一地方的气候、生态、环境、物种,对茶的档案、背景更加清楚,对怎样去收藏、冲泡、品饮就心里有数。但是对绝大多数喝普洱茶的人来说,他们需要的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卫生的,有益健康的,口感又比较舒适的茶品。所以,普洱茶要走规模化、大众化、精品化的道路。
固步自封是不能与时俱进的。目前适应快速消费和便捷品饮的茶膏、茶粉、茶珍等等也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大品牌的产业化与中小品牌的个性化应是一种共生共荣的局面。在龙头企业的带领下,在打好普洱茶大品牌的旗帜下,合理开发资源,维护普洱茶市场健康,共同发展,共创未来!
(注:作者系《云南普洱茶春·夏·秋·冬》执行主编,本文是根据作者2013年12月27日在勐海县举办的“普洱茶可持续发展论坛”上的发言稿整理而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