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所+合作社” 长沙县高桥镇茶农不愁技术和销路
红网长沙县站11月11日讯(分站记者 寻芳)农民搞种养,一怕没技术,二怕没销路。对高桥镇合兴桥村茶苗种植大户董日波来说,这些却都不用发愁,因为与省农科院合作,合作社不仅享受苗种、技术一条龙服务,还将出圃后的茶苗又返销给农科院,真正尝到“科研所+合作社”模式的甜头。眼下正是抢抓茶苗扦插的时节,记者11月8日来到董日波的茶苗种植基地,只见农民们在田里培土,盖上一层无菌新土,再撒上水,为茶苗扦插做足准备。另一旁已经耕作好的地里,农民们则弯着腰,麻利地将带茎的一片片茶叶插在新土上,挤挤挨挨立着,犹如一块绿毯。董日波说,自己卖茶苗已有20多个年头,最开始时将茶籽种在山地,发芽后再出售,1亩地1个生长周期出圃3万株左右,规模小,利润薄。3年前注册成立专业合作社,至今流转田地100多亩,并在政府的引导下,与落户高桥镇的省农科院茶叶所开展合作,在培育技术上有了创新与突破。
“相比以前有性繁殖,现在无性繁殖,密度加大,成活率也高了。”董日波说,签订合作协议后,从农科院购买指定的良种,有储叶齐、碧香早等五个品种。在培育过程中,遇到病虫害等技术难题,就向专家请教。“培育周期是一年,现在1亩地1个生长周期出圃18万到20万株,出圃率增加了6倍多。”
茶苗出圃后,董日波不用操心跑市场。“农科院将茶苗回购,因为有品牌优势,不愁销路。”根据不同品种,茶苗的市场价最低1毛8分,高至5毛,1亩地至少能赚3万。董日波把这称之为“定销”,“对于我们农民来说,就把风险降到最低,没有了后顾之忧。”
受益的一方不仅仅是合作社。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办公室副主任周茂祥告诉记者,“与农户联手的合作模式,还有利于做大做强我省茶苗产业,现今我们茶苗繁殖量全国最大,一年约3到4个亿,还供不应求。另外,技术也得到推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