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观音:品的不仅是茶
新华网北京11月2日电(记者 任沁沁)琴瑟和鸣中,茶艺小妹气定神闲地展示茶艺流程:煮水、暖杯、唤醒、温润、淋浇、出汤……福建安溪铁观音之美、韵、香,在行云流水的茶道演绎中得以传递。“清、敬、和、美,不论观赏还是品尝,都给人带来一种天人合一、性灵舒展的自由通透感。”中国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孙萍毫不掩饰对铁观音的喜爱。
63岁的北京胡同大爷崔贵喜说,平常习惯了“牛饮”,没想到竟还有人能把茶喝出这样的真、趣、美。
1日下午的全国政协礼堂,百余位茶文化爱好者济济一堂,共同感受福建安溪铁观音之美。由人民政协报社与中国休闲文化研究中心携手举办的中国休闲文明沙龙,首次聚焦福建名茶铁观音。
乌龙茶铁观音是半发酵茶,茶性温和,茶道中庸,民间素有“夏喝绿,冬喝红,一年到头喝乌龙”之说。
1969年出生的安溪人谢文哲,始终忘不了记忆里祖父日日清晨一泡清茶开启一天生活,把日子过出淡简质朴的纯粹感;也忘不了父亲每次饮茶前要先焚一线香,直至佛香、茶香萦绕满堂的仪式感。
如今,谢文哲也开始行走乡间、探访茶人、追寻茶事、挖掘茶史,希望让更多人了解闽南茶文化。
2008年6月7日,国务院正式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铁观音制作技艺名列其中,归为第八大类传统技艺。
王文礼是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铁观音发现者王士让第十三代传人。从1736年铁观音诞生至今将近300年,王文礼的家族一直坚持做茶,薪火相传,从未间断。
王文礼执掌的八马茶业,占领了三分之一安溪铁观音市场。不过,在王文礼内心深处,坚守茶产业,守的不仅是企业,更是茶文化。
“安溪茶的源起、流动、传播,就是一条绵延流转的文明动脉。”王文礼说,这安溪山岩之上的一株普通植物,历经一千多年浴火重生而历久弥芳,馨香四溢,正是源自于闽南人不涉喧嚣、安静坚守的世代躬耕。
自明代成化年间发明“半发酵”制作工艺的乌龙茶,到清代中期发现、培育安溪铁观音茶种,至现代安溪茶农发明茶叶无性繁殖技术远播全球……
“安溪铁观音以其绵延不绝的茶道传统和经济创造力,为中国茶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一个真实生动的范本。”著名书画家吴欢说。
“铁观音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财富,曾经一度失传。”王文礼指出,如今,在日益激烈的茶产业市场竞争中,更要坚守传统,让人们保有手工时代的遗产和传统文化记忆。
按照国家标准,铁观音分为清香型和浓香型两种,后者的加工更要求用传统铁观音的工艺来做,更为繁复精湛。由于市场偏好引导,清香型在前几年一度占据铁观音市场主体,与古法制茶渐行渐远。
近五年来,在安溪县政府“发展清香型、巩固浓香型”兴茶理念的推动下,多家茶企纷纷推出浓香型铁观音,浓香型铁观音自南而北得以迅速回归并复兴。
传承不忘创新,安溪数十万技术型茶农,在60万亩生态茶园上精致耕作,建设生态茶园、有机茶园、环保茶园。
与此同时,八马、安溪铁观音集团、中闽魏氏、三和、大自然、华祥苑等一大批茶企,纷纷走出国门,把中国茶文化引向世界。
2012年3月,安溪铁观音欧洲营销中心在法国巴黎正式营业,紧邻LV集团、卢浮宫、巴黎圣母院。
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现正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谢文哲记录铁观音风土考察的著作《茶之原乡》已经付梓出版。他说:“茶之原乡,实际上在每个人的心里,没有国界地域之别,有的是对天地人伦共有的敬畏崇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