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米白茶”走一回
在我国古代,人们有用特殊的单字来表示寿数的习惯。例如:称七十七岁为“喜寿”,称八十八岁为“米寿”,称九十九岁为“白寿”,称一百零八岁为“茶寿”,等等。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在他八十八岁时写的自寿联:“意寄三松,何止于米;心怀四化,相期以茶。”“三松”是他的堂名,“米”和“茶”就用的是上面的典故。
那么,为什么要用单字来代表寿数呢?这是因为古人行文崇尚简洁,“单足以喻,则单”(《荀子·正名》),能用一个字表达的意思,绝不用两个或更多的字。古汉语单音节词多,就反映了这个特点。同样,在需要用几个字来表示一个数的时候,也要尽可能把它缩减为一个字来代替。譬如我们最常见的合体字,“二十”写作“廿”,读作“念”;“三十”写作“卅”,读作“萨”;“二百”写作“皕”,读作“币”,等等,都属于这种情况。这是《说文》中已有的例子,而直到近代还是如此。最常见的是电报“韵目代日”,用三十一个韵目字各代表一个日子。例如1927年5月21日,反动军阀许克祥在湖南长沙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史称“马日事变”,这个“马”就是电报中“二十一日”的代称。1938年12月29日,汪精卫发表臭名昭著的叛国声明,史称“艳电”,“艳”字就是“二十九日”的代称。用“米”“茶”分别来表示“八十八岁”“一百零八岁”,正是这样一种简洁的表达寿数的方法。
至于古人特别选取“喜”“米”“白”“茶”来分别表示这几个寿数,那是因为这几个字的结构比较特殊,与它们所表示的寿数有契合之处。将这几个字拆开来看,“喜”字在草书中很像是两个“七”字连写,故称七十七岁为“喜寿”;而“八十八”三个字合写成一个字就是“米”字,故称八十八岁为“米寿”;“白”为“百”字上面缺“一”,故称九十九岁为“白寿”(百岁差一年);而“茶”字拆开来,即是上面两个“十”,再加上下面的“八十八”,总数为一百零八,故称一百零八岁为“茶寿”。因此,说白了这实际上是一种拆字游戏。
另外,我们留意一下还可以发现,如果把“喜”、“米”、“白”、“茶”几个寿数连起来看,又像是人生长寿的高端阶梯。笔者曾借此凑了几句话书赠一位老友,曰:“耄耋首当营保健,康乐自适莫累人。国强民富升平世,喜米白茶走一回!”正值老年节,我把这个美好的祝愿,也敬送给所有的老年朋友。祝大家“喜”“米”“白”“茶”走一回,沿着健康长寿的阶梯攀登,乐享晚年幸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