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祁门 探寻徽州古戏台红茶源
第一站:坑口村在安徽祁门一带,遗留着11座古戏台,它们主要分布在城西新安乡、闪里镇汪家村、文闪河流域,历史上这一带文风昌盛。
祁门古戏台是徽派建筑中保存完整、数量庞大、构造装饰精美、形式统一的古代建筑,也是研究徽州戏曲舞台艺术、民俗以及徽州建筑等方面的宝贵历史实物资料。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祁门闪里镇坑口村更是有着“中国古戏台之乡”的美誉。村中除了一片基本保存完好的徽派建筑之外,还有一座会源堂古戏台。门设在戏台院落的一侧,推门而入,是戏台一侧的厢房看台。前台为演出区,两侧厢房供乐队伴奏。台前两侧有楼梯与两侧廊式看台相连。有身份的坐廊式看台今称包厢,平民百姓则只能坐在天井中看戏了。戏台正中央顶部有穹形藻井,装饰考究华丽,它呈圆拱形,可以帮助演员拢音,起到美化与扬声的功效。爬上戏台的二楼俯瞰整个戏台,结构与四合院相仿,四面围合,中间是天井,天井下以青石板铺地。中国戏曲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演方式,以敲锣打鼓为重要伴奏形式,非常适合于室外表演,所以古今的戏台一般都是室外开敞的形式。
小贴士:
怕遭到盗窃和破坏,古戏台平时是上锁的。大门的钥匙就在戏台旁村长的家中,若想参观,需要找到村长说明来意即可。
第二站:溪
一条弯曲的山道,一处茂密的水口,一方青翠的山岗,一湾清澈的河水,一片寂静的沙洲,一座简朴的木桥,似乎组成了千年溪的全部,构成了一幅淡雅的山水画。溪古称“竹源村”,现名“村”,地处皖赣边境的崇山峻岭之间,“其山巍巍,其水清清,气势雄阔”。据了解,溪陈氏与坑口陈氏还是同宗。走进村落,可以看见那些敦厚的民居,它们被隐藏在一条条窄巷里。没有路标指路,想必一般外人是难以在迷宫似的巷道中找到出口的。村中也有一座古戏台,规模比会源堂小,保存程度也相对差一些,不过看门口的牌子,它也属于祁门古戏台群里的一座。这座戏台同样是和祠堂在一起,名叫敦典堂。宗祠坐北朝南,由门楼、戏台、天井、享堂、寝堂组成。戏台面积86.2平方米,小巧玲珑,底层为活动短柱支撑台枋,上覆以台板,为可拆活动式戏台。二层前台为演出区,正中顶部设有穹形藻井(作用相当于今天的扩音设备),后台两侧各设一厢室,为乐队伴奏区域。尽管戏台很多地方都需要修缮,但知道它还在使用之中,还是让人欣慰,因为一路上看到那些倒塌的房屋,都是因为人去屋空,才轰然倒地。
第三站:历口
提到祁门,不能不说祁门红茶,而事实上“祁红”比祁门本身还更有名气!“祁红特绝群芳最,清誉高香不二门。”祁门红茶是红茶中的极品,是英国女王和王室的至爱饮品,更有“群芳最”、“红茶皇后”的美称。去历口寻茶,是因为历口有祁门红茶创始地之称,可以说历口祁门红茶早已经深入人心。清末祁门红茶创始人之一的余干臣来祁,最早开茶号,试制祁门红茶成功,名满天下的祁门红茶由此发端,历口成了祁红重要产区。从品质上说,历口所产祁红向来优异,据说1915年巴拿马博览会上获金奖的祁红,就是历口茶号选送。历口镇境内拥有丰富的林业资源,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全镇共有林地面积232171亩,水田面积7216.23亩,茶园面积16195.5亩。茶叶、食用菌、粮食、林业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当地的茶树植于肥沃的红黄土壤中,而且气候温和、雨水充足、日照适度,所以生叶柔嫩且内含水溶性物质丰富。祁红采制工艺精细,一般采摘一芽二、三叶的芽叶作原料,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加工工艺,制造成完美的经典好茶。据当地人说,如果加工一千克的上好红茶,需要六千克鲜嫩的芽叶做材料。
第四站:厉溪
继续向北便是历溪,历溪村位于牯牛降山脚下,群山环抱。村中王姓人家,于宋朝从祁西山口迁此定基,世代聚族而居,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田园生活。之前便听说过这个地处祁门县的古村落,不过似乎它并没有像祁门红茶这样的名声远扬。进入历溪古村,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村口的水口园林,徽州的古村落很多都有水口园林建设,如唐模古村,然而,历溪古村却与之不同。历溪的水常年清澈见底,不论是鸭、鹅嬉水还是丰水季节,因为水底均是常年冲击形成的鹅卵石,泥沙甚少,因此溪水常年清澈不变,一如历溪纯朴的民风。
(赵秀琴整理编辑)
在我们的周边,有很多美丽的风景。有些景色并不仅是一种美景,而是承载着很多当地的历史、人文风情,让人们向往。而祁门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很多人想起祁门,脑海里浮现的第一印象就是红茶。其实,祁门,不只有红茶,那里,承载着我们不知道的徽州文化。本期,我们就来一起走进祁门……
好好 学习了 确实不错 谢谢楼主,共同发展 普洱茶(黑茶)论坛 帮帮顶顶!! 红茶不错 我抢、我抢、我抢沙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