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千鹤》看日本茶道
从《千鹤》看日本茶道当布谷鸟清脆的声音又隔窗响起,我闻到了紫色楝树花的清香。在一个美丽的午后,我坐在庭院的石榴树下看川端的《千鹤》。 川端康成是日本小说家,日本“新感觉派”骁将之一,有“语言魔术师”的美誉。1968年以《雪国》《千鹤》《古都》三部作品获诺贝尔文学奖。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千鹤》。 《千鹤》一开始就讲述了栗本近子举办的茶会,由茶会引出各位人物。可以说整个故事都是围绕茶道展开的,从点茶的手法来衬托人物,以使用的茶具来介绍人物,以茶具的使用方式来烘托时令气氛等等。可以说茶道,是整个故事的中轴线。 《千鹤》就是一篇表现日本茶道的小说,故事里的人物文子、文子母亲、近子、菊治、稻村,都和茶道有关,所有的故事都发生在茶室里,逝者的茶杯、旧茶室的霉味、茶室里的歌仙画、和服的色彩、女人的体态,庭院里的树、流水、雨水,川端的小说如修拉的点彩画,一点一点的印象拼接,最后获得一种大的图像效果。 《千鹤》把日本的茶道写到了极致,那里面所有的茶具都有了生命,琐碎、细致、脆弱、饱满,郁结了紫式部式的“物哀”情怀。 日本人饮茶之风,虽源自中国,却在其千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自身独具特色的文化质素。根据齐海娟的研究,日本茶道的形成过程,大抵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受中国唐代饼茶煮饮法影响的平安时代,为唐风模仿期;第二是受中国宋朝末茶冲饮法影响的镰仓、室町、安土桃山时代,为茶道始创期;第三是受中国明朝叶茶泡饮法影响的江户时代,为茶道的成熟期。 日本茶道有一套繁琐的程序,如茶叶要碾得精细,茶具要擦得干净,插花要根据季节和来宾的名望、地位、辈分、年龄和文化教养等来选择,主持人的动作要规范、敏捷,既要有舞蹈般的节奏感和飘逸感,又要准确到位。日本茶道注重的是一种过程,体现的是形式即内容,整套繁琐的操作做完得四个小时,得学上两年。 日本人希望通过茶道提高精神生活的质量,而喝茶本身并不是重要的。日本茶道的根本精神是“和敬清寂”四个字。和,和平,与自然、与社会、与自我的和,是天人合一,物我相忘的和;敬,以一颗对自然、对生命、对茶的敬爱感恩之心,尊敬长者,尊敬朋友和晚辈;清,清静、幽静,心平气静的境界;寂,是日本茶道美学的最高境界,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大寂,是个体生命独立于宇宙间的大寂,这种寂最后是通过一杯茶来获得的。 日本茶道中用的风炉,基本上沿袭了我国唐代陆羽《茶经》上所记述的形式。风炉之起源,本就来自于古代的神器——鼎,其形式及内涵,又在日本茶道里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从水卦开始,再到位于风炉上部的点茶用的水,完成了一个五行相生的轮回,清楚表明了日本茶道对于宇宙万物运行规律的理解。由此也可以看出,设定点茶法式的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要通过点茶这一过程来表现大宇宙的循环运行。在欣赏茶道的过程中,我们不难领悟:自然与人,乃是异质同构的一个和谐整体,茶道本身,即是对于这一万物演化规律(五行相生)的外在呈现,也成为了我们理解五行思想中世界的一个重要媒介。 日本茶道是否定世俗之美的,一首和歌这样表达了日本茶道的境界:“望不见春花,望不见红叶。海滨小茅屋,笼罩在秋暮。”这里世俗之美春花、红叶都被否定了,达到了“无一物”的境界,而这“无一物”中又“无尽藏”,什么都在里面了。 川端康成,在其创作中努力表现“日本的传统美”、在禅宗、茶道、围棋、插花、庭园、枯山水、盆景、陶艺等传统文化中,诠释日本崇尚“古雅清寂”“幽闲朴素”的审美意向。小说《千鹤》,在描写男女情爱的同时,与传统的古典文化——茶道穿插结合,表现出日本美的独特意蕴,亦为读者带来无尽的遐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