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种类 发表于 2012-5-24 15:12:19

朱村茶农敢闹海

5月的春风沁人心脾,站在朱村农民的茶山上,仿佛置身绿浪之中。如果此时沉下心,张开双臂,微微闭上双眼,你能感觉到划过皮肤的毛毛细雨,你能感受到涌上鼻尖的阵阵茶香,你更能感触到解放思想给朱村茶农所带来的日新月异的变革。  自从30多年前朱村农们调整产业结构,试种茶叶以来,解放思想始终伴随着朱村茶叶产业的发展。十年磨一剑,三十年铸就一个产业,当初零零散散的茶园地如今已成为了绿色的海洋,当初忐忑不安种下茶苗的小茶农们如今很多也已成为茶产业里的大茶商。有人说,朱村茶农的这三十年,就是农民脱胎换骨的标本,就是农民解放思想的典范。
http://pic.lsnews.com.cn/0/10/20/30/10203019_838592.jpg  “刚下水时,生怕自己随时会呛着”
  三十多年前,吃不饱、睡不好也不安分的张兰村农民蓝云生和几个村民一起放下了手中的锄头,开始走南闯北做起了木材生意。
  “那时候由于国家政策的限制,做生意也难,做了几年木材生意基本上没挣到钱。”蓝云生说,虽然他们没挣到钱,但是他们却偶然发现了“生财之道”。在苏州时,他们发现苏州茶叶市场上茶叶的价格达到了60多元每公斤,而云和供销社的收购价格才3元。
  一斤轻飘飘的茶叶竟比上千斤重的一方木头还值钱,没见过世面的朱村农民们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兴奋。巨大的利润差更使这批不安分的农民萌生了“铤而走险”的想法。“那时还是计划经济时代,各地种的茶叶基本上都由本地的供销社收购,往外地运被查到肯定要罚款,即使运出去了,外面的供销社也一样查。”蓝云生说,当时家里10几口人等着吃饭,也顾不上那么多了,当年他回到村里就一股劲种下了10多亩茶苗。
  种下去就犯难了,对于茶叶种植,蓝云生只会光着胳膊打拼的农民完全是“旱鸭子”。“种茶叶就好比游泳,刚下水时,心中完全是忐忑不安,生怕一个浪打来自己就会被呛着。”蓝云生说,种植的凝霜、乌牛早等茶叶比以往家里中的“老茶”娇嫩,需要细心的呵护,不然肯定要折本。
  蓝云生等就这样成了朱村第一批“下水”的农民。当时,不懂“游泳”的他们可以说是举步维艰,只能想方设法去找“救生圈”,但是又不能大摇大摆地去县里请“教练”,毕竟这是他们偷偷摸摸“下水”的。还好,做木材生意时的人脉帮助了他们,托以往的合作伙伴从苏州等地请来了师傅,茶叶的种植得意持续。
http://pic.lsnews.com.cn/0/10/20/30/10203020_911492.jpg  “第一年就获得了丰收,但是往外运的过程中被县里的供销社给‘劫’了。”蓝云生他们不愿意一年的努力就此白费,好说歹说后,供销社还是以每公斤3元的价格替他们收购了。
  有了第一年的教训,蓝云生他们就更加格外地小心,此后几年,边学边种,给自己打下了良好了基础。上世纪80年代以后,改革开放的春风也吹进了朱村,茶农们种茶卖茶不再“偷偷摸摸”,许许多多不懂“游泳”的农民也纷纷把自己“赶下水”,朱村的茶叶产业迅猛发展,老百姓的生活条件悄然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回忆起自己的种茶历程,蓝云生很有感慨,他说,他们的种茶历程,其实就是朱村茶叶发展的缩影。而朱村茶叶产业之所以会取得成功,一方面源于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扶持,另一方面源于朱村人敢解放思想主动“下水”。
  “风里浪里强了自己”
  “不管干哪一行,都会有‘走麦城’的时候,我们种茶也一样。有一年,茶叶行情不好,运着茶叶挨个市场吆喝,最后我卖的钱还不够本。”
  “会游泳了,胆子大了,有时候更危险。那年我10多亩茶叶得了炭疽病,没在意,以为凭自己的‘小伎俩’就可以解决,发现解决不了才去请专家的时候就已经晚了,10多亩茶叶黄了一大半。”
http://pic.lsnews.com.cn/0/10/20/30/10203021_146370.jpg  在朱村采访时,茶农们也不止一次的谈及自己的“尴尬”。
  “种茶叶,最怕的还是那些不可控的风险。”泉溪村茶农高昌波是2000年才开始大规模从事茶叶种植生产的,他说,有年3月,“乌牛早”茶青的价格达到了240元每公斤,再过一天他的几十亩“乌牛早”就可以采摘了,但是当天晚上就来了一波“倒春寒”,芽叶一下就全部焉了。等再抽出芽的时候,已经是20多天后。“乌牛早”只能和普通的“大茶”一样卖,每公斤只有20元。
  “经过市场上多年摔打,我们该承受的也承受了,现在都成了种茶、制茶能手,成了市场主体。不经风雨,难见彩虹。”高昌波说,现在自己与朱村一带的107户农户一起成立了“天诚茶叶专业合作市”,合作社的茶叶种植面积达到了1000多亩,产值3000多万元。
  采访中,茶农们不断地表示,这些年来,在风里浪里不仅长了见识,也强了自己。
http://pic.lsnews.com.cn/0/10/20/30/10203022_753323.jpg  “这点我是真有体会,没有这些年的打拼,我连日子都过不下去。”碰见茶农余岩丁的时候,他刚刚采完大茶,正在溪边洗他那双布满老茧的手,他说,这些老茧都是这些年采茶制茶留下的痕迹。种茶以前,余岩丁只是一位普通的农民,务农为生,日子过得紧紧巴巴。朱村茶叶产业开始迅猛发展的那几年,一想到以后两个孩子读书所要花销的一大笔费用,余岩丁一狠心把自己“推下了水”,种了10余亩茶叶。
  “有凝霜、乌牛早、白茶。不会游泳我就紧跟着会游的,人家做啥动作我就做啥动作,慢慢的自己也就会了。”余岩丁说,如今孩子读大学一年的学费就得上万,如果不种茶,这日子肯定是没法过了。种了茶,一年到头还有盈余。
  “这些年,朱村的茶农在风里雨里长了见识、强了自己,朱村的茶叶产业逐渐扬名,这与朱村农民吃苦耐劳、解释思想是分不开的。”石塘镇镇长谢岩伟的一句话道出了朱村茶农种植茶叶三十年的肺腑之言。区划调整后,朱村乡并入石塘镇,谢岩伟的工作岗位也从朱村乡转移到了石塘镇,谢岩伟说,虽然办公桌搬了一搬,但是工作的对象却没有搬,政府会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帮助这些解放思想、刻苦拼搏的朱村茶农。
http://pic.lsnews.com.cn/0/10/20/30/10203023_960415.jpg  “泳技高了,我们不仅下水,还下海了”
  这几年,深谙“泳技”的朱村茶农早已经不满足于在“浅水区”安度,很多茶农开始往“深水区”游,往“海里”游。
  “‘泳技’高了,我们就不仅仅要‘下水’,更要‘下海’。这也是形势所迫,不进则退。”说起“下海”,天峰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蓝军波有一套自己的见解。蓝军波一条一条地分析给记者听。
  他说,朱村一带的地缘面积不大,批量生产茶叶肯定没有优势。朱村的优势在于气候,在于茶农的技术,更在于朱村茶农肯解放思想。因此,朱村茶叶要做强做大,种高端茶,制高端茶,瞄准高端市场,走高端路线是必由之路。
  实际上,蓝军波自己走的就是“纯手工”的高端路线。从十几岁就开始随父亲入行的蓝军波,在摸爬滚打近二十年后,选准了“碧螺春”这个在茶叶高端市场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茶叶品牌。而且,蓝军波的合作社没有使用一台烤茶制茶机器,全部是纯手工打造。
  “手工制茶,40分钟才能制出半斤茶,如果用机器速度要快至少3倍,但是手工茶的品质更优,更受高端市场青睐,价格也是机器茶的3倍以上。”蓝军波的合作社虽然年产值还不足一千万,但是“含金量”特别高,几乎所有茶叶都是售往高端市场。
  “如果说进入茶叶行业是‘下水’的话,涉足茶叶高端市场无疑就是‘下海’。”蓝军波说,当然,“下海”也要有足够的资本。为此,他也是做了充足的准备,从2003年开始至今,年年都通过有机茶认证,如果没有这个认证很多顾客根本不买账。
  其实,蓝军波也只是很多走高端路线茶农中的一位。联合村茶农雷天清近年来更是从“近海游到了公海”,作为朱村茶叶产业里的后起之秀,这两年,他的“贵妃香羽”不仅在世博会上摘得了“百年世博银奖”,还漂洋过海卖到了加拿大等地,最贵的时候,每公斤售价近万元。雷天清说,他觉得,只有把朱村的所有茶农都联合,把朱村建设成“含金量”最高的茶乡,这样才能真正走好、走稳高端路线。
  当然,雷天清的见解也代表了很多朱村茶农的想法。在“下水强身”后,“下海”谋求可持续的发展已经成为了朱村茶叶产业发展的一种趋势。
  “一组数据最能说明这点。”谢岩伟介绍,如今,朱村的2万多亩茶园所产出的茶叶当中,碧螺春等高端茶就占了70%以上,给茶农带来的经济效益超过1.5个亿,而且这二个数据正在逐年加大。
  同时,朱村一带也形成一条配套的产业发展链。目前,专业从事茶叶销售的茶农达500多人,专业的茶叶加工户200多户,专业的茶叶烤制人员600多人,这些都为朱村茶农不断游向“海里”,迈向茶叶高端市场提供了可靠保障。
  “如今,我们朱村茶农也敢闹海了”
  “30年了,从当初下水学游泳到如今练就一身高超泳技,我们朱村茶农已经敢闹海了。”如今,蓝云生已经年近60,事业全部交给了3个儿子打理。让他最感到欣慰的是,儿子这辈人的眼光早已经不局限于在朱村发展茶叶产业,而是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
  “我们朱村一带,至少一半以上的茶农常年在外发展,而且发展的越来越好。”谢岩伟介绍,仅在苏州一带的朱村茶农就有上百人之多。更为关键的是,在苏州的这些茶农,已经不仅仅满足于茶叶生产经营,而是开始涉足延生产业、在“深水区闹海”。
  这其中,就不能不提柳荣伟。提及柳荣伟,就一定要从过去开始说。
  把时钟拨号回到2004年盛夏的北京,阳光灿烂,花团锦簇。在庄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由全国工商联等国家有关部门共同评选的中国优秀企业家颁奖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一位刚过不惑之年的中年汉子健步登台,接受了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国权的颁奖。在此之前,他还得到全国政协副主席周铁农的亲切接见,并一起合影留念。
  这位幸运汉子就是联合村最早涉入茶道、闯入“御茶”圣殿、叱咤苏州茶市,现为苏州市东山茶厂厂长的柳荣伟。
  朱村茶叶开始起步后,柳荣伟觉得制售茶是个季节性的行当,与妻子毛小云两人感到必须跳出云和到苏州谋发展。经过连续几年的打拼,夫妇俩承包了坐落在东山镇的吴县茶厂,并买断商标使用权,重新在国家工商局注册了“碧螺牌”碧螺春。从此,碧螺春名茶重焕光彩。
  连续几年的经营,使东山茶厂红红火火,茶叶质量和数量迅猛提高,几乎垄断了东山茶市。
  2003年,“碧螺牌”碧螺春被评为江苏省名牌产品,苏州市重点名牌产品和国家绿色无公害产品,使这块悠久历史的名茶品牌大放异彩。在苏州,各公共场所到处可见“碧螺牌”碧螺春名茶广告,让各路茶商刮目相看。苏州市、区、镇共奖励柳荣伟20万元人民币,“碧螺牌”碧螺春精品茶魅力四射,最高价卖到16000元1公斤。柳荣伟成为当地响当当的大茶商。
  2004年,在丹桂飘香的季节,“碧螺牌”碧螺春被指定为人民大会堂专用茶,这个具有千年历史的“贡品御茶”重放异彩。
  正当别人觉得柳荣伟已经步入巅峰的时候。这位从朱村走出来的茶叶产业里的“游泳健将”却一俯身钻进了“水更深”的“茶文化”产业。
  “我们不仅‘下水’,有资本了则要‘下海’,在‘深水区闹海’。”2010年,柳荣伟投资3000多万元的江南茶文化博物馆正式开馆了。作为苏州市着力打造的碧螺景区的配套项目,博物馆集中展示了碧螺春茶的悠久历史和文化,成为了一处融文化展示、观光休闲、品茗餐饮、生态宜居等为一体的旅游配套服务区。柳荣伟成功进军文化产业。
  像柳荣伟这样的茶农、茶商在朱村还有很多,很多了解朱村茶产业发展历程和朱村茶农独有个性的人都认为,朱村茶农的解放思想才是真的解放思想,才是真正体现在创业历程中而不是说在口中的解放思想。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一种解放思想的精神,朱村的茶农永远不敢“下海闹海”,永远只会“游在浅水区”。
http://pic.lsnews.com.cn/0/10/20/30/10203024_284505.jpg

happy054 发表于 2012-5-25 22:02:46

…没我说话的余地…飘走

wx8052 发表于 2012-5-25 22:22:45

一定要回贴,因为我是文明人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朱村茶农敢闹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