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批发 发表于 2012-5-9 15:19:18

2012中国红茶发展高峰论坛:红茶产销两旺背后有隐忧

西湖龙井资讯平台5月8日讯:2012中国红茶发展高峰论坛4月27日在河南省信阳市举行。作为信阳第二十届国际茶文化节暨2012中国(信阳)国际茶业博览会的重要论坛之一,本届论坛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和信阳市政府主办,河南茗阳茶业公司、河南五云茶叶公司共同协办。来自信阳市各区、县分管茶叶的领导、农业局、茶办等相关部门和茶叶企业的代表百余人出席了论坛。
  论坛围绕“技术”、“营销”、“管理”、“资本”主题进行了报告。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的唐小林围绕《我国红茶规模化生产工艺与装备发展趋势探讨》、福建正山堂茶叶公司的江志东就《武夷红茶与金骏眉——正山堂之所见》、川红集团总经理陈岗围绕《茶企管理要务》、和君咨询集团蒋同就《产业为本 金融为器—中国红茶发展方略》进行了报告。论坛开始前,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信息部主任梅宇发布了《2012年全国红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
  2011年,全球茶叶生产总量421.7万吨,茶叶出口总量171.88万吨,红茶约占75%。中国是世界上红茶产制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中国红茶生产随着出口与内销的博弈转换,近年来重新焕发了活力,新兴红茶与历史红茶产区的生产逐年攀升,产量不断扩大,红茶文化复兴,中国国内红茶消费市场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2011年全国红茶产量为11.4万吨,较2010年的8.8万吨增加2.6万吨,增幅为29.55%,创历史新高。在中国茶叶总产量、效益连年递增的大背景下,中国红茶出口虽遭遇人民币升值以及国际市场竞争等多重阻力,但由于内销量大增,红茶总产量依旧保持快速递增,其增幅超越中国茶叶总产量增幅,使之在茶叶总产量中的比重继续攀升。2011年,中国红茶产量在茶叶总产量中的比重为7%,而2007年仅为4.57%。
  报告显示,传统红茶大省在积极恢复、巩固、创新原有产业。云南省2011年红茶总产量3.5万吨,较2010年增产0.61万吨,增幅为21%。随着国内红茶市场的快速发展,目前云南全省都有红茶生产,临沧仍是该省红茶主产区。福建省是中国红茶的发源地与主产省。近年来,武夷山“金骏眉”的示范效应更是极大地推动了全国红茶的发展。2011年,武夷山正山小种的产量约为250吨,均价为500—600元/斤,而“金骏眉”均价则继续维持在4000—5000元/斤。宁德是福建省另一大红茶产区,红茶品种以坦洋工夫和金闽红为主。湖北省是中国传统红茶产制大省之一。2011年湖北红茶产量约为1.65万吨左右,较2010年增产7%,全省高档红茶供不应求,部分地区红茶均价高于绿茶均价,极大刺激了企业生产红茶的积极性。
  湖南红茶主要以中小叶种制成,有独特的“湖红”风味。2011年,湖南红茶产量为1.1万吨,比2010年的1.2万吨产量有所下降;出口红茶4764吨,均价为2.93美元/公斤;内销6236吨,均价为50元/公斤。广西壮族自治区也曾是中国的红茶产制大省之一,历史上红茶产量峰值曾达5000吨左右,主要是红碎茶为主,用于出口。但由于红茶出口市场连年萎缩,广西红茶产量不断下降,红碎茶工艺也几近失传。2011年,受国内红茶市场向好的因素影响,广西各地制茶企业聘请本地或外地红茶制茶技术人员,用广西本地大叶种试制、创新开发出不少红茶新品种。据广西壮族自治区茶叶协会资料显示,2011年,广西红茶产量达到5600吨,较2010年的800吨净增4800吨,增幅达到600%;目前广西各茶叶主产区都在生产红茶,生产工艺技术基本趋同。
  报告还显示,新兴红茶产区加快创制与营销步伐,产量增幅惊人。河南信阳红,是近几年来快速兴起的新派红茶的领军者。自2009年河南信阳红创制以来,通过市场营销与大力推广,发展快速,目前河南信阳地区已成为中国红茶的主产区之一,且带动了省内周边地区红茶发展。资料显示,2011年河南信阳地区红茶产量大幅攀升,从2010年的510吨增加到6050吨,净增5540吨,增幅为1086%。贵州也是近年来积极生产红茶的省份之一。根据贵州省茶叶协会的资料,2009年贵州红茶产量为225吨,至2011年快速上升至910吨,净增685吨;同时,贵州红茶均价达到260元∕公斤,全省红茶产值2.39亿元。其中,遵义地区湄潭县是贵州红茶的主产区,该地区2009年开始发展红茶生产,至2011年,产量已达819吨。浙江虽然是传统绿茶大省,但在国内红茶市场快速发展的态势下,该省自2009年起开始仿制、创制红茶。截至目前,浙江全省所有产茶县、市都有企业在生产红茶,且大部分高档红茶的口感与时下流行的“金骏眉”相类似。
  根据当前红茶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建议:一要注重红茶质量安全。目前,中国国内的科研水平欠发达,检测标准滞后,且多个标准不尽统一,一些制茶技术工艺相对落后,茶叶中农药残留、有害重金属残留、有害微生物、非茶异物和粉尘污染等质量安全隐患仍旧存在。对此,相关部门应尽快促进提升行业科技水平,制定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统一的茶叶检测国家标准;同时,生产企业也应自觉提高自我管控意识与水平,保障消费者的饮用安全。二是合理控制产能产量。近年来,我国茶叶种植面积整体扩展过快,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显。红茶作为我国茶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相同的问题,尤其是在当前红茶市场过热的现实背景下,极易出现因巨大经济利益驱使而导致红茶生产盲动性过快发展等问题。因此,应在推动我国红茶产销平衡发展的同时,适当控制种植面积的发展速度,将茶园基础建设、红茶产品结构调整、茶叶质量提高、产品创新作为重点,精制细作,不断提高产业经济效益。三要不断推动产品创新。我国名优茶产品同质化倾向严重。红茶市场在“金骏眉”的引领下,也已出现产品风格渐趋统一、无明显地域性特征的情况,这对中国红茶产业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为此,应加快产业科技创新步伐,加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引导和支持企业建立多形式创新机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2中国红茶发展高峰论坛:红茶产销两旺背后有隐忧